-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程概况
成都永垹置业有限公司拟建奥森特项目。拟建工程场地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驿都大道北侧、北泉路南侧、北京路西侧、翠龙路东侧。该项目规划建设净用地面积约为24804.47m2, 由3栋35-38F/-3F的住宅楼及2F/-3F的商业楼、1栋32F/-3F的办公酒店楼及4F/-3F的商业楼构成。建筑物结构形式拟采用框剪结构、基础拟采用桩筏基础,该工程设计由重庆博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担任。
由于A区2、3、4号楼及裙楼和纯地下室天然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设计要求,设计要求进行地基加固处理。
受业主委托,我公司对该工程进行素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处理专项设计,设计要求处理后:
2、4号楼(35F)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690kPa,压缩模量Esp≥20MPa。
3号楼(38F)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730kPa,压缩模量Esp≥20MPa。
裙楼和纯地下室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spk≥700kPa,压缩模量Esp≥20MPa。
工程地质概况
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驿都大道北侧、北泉路南侧、北京路西侧、翠龙路东侧,交通方便。拟建场地地形较为平坦,各勘探点孔口高程界于509.79m~512.50m,相对高差为2.71m。场地地貌单一,场地地貌单元属成都平原岷江水系三级阶地。
地层分布及特征
根据钻探揭示,场地地层结构简单,主要由第四系杂填土(Q4ml)、第四系中下更新统冰水沉积(Q2fgl)黏土、粉质黏土、含粉质黏土卵石及中生界白垩系上统灌口组(K2g)泥质砂岩等组成,现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杂填土:杂色、灰黑色,结构松散,稍湿。主要由建筑、生活垃圾组成。为新近回填土,堆积年限小于5年。场地内普遍分布,揭示层厚0.70~2.30m;
黏土:褐黄色、褐灰色、红褐,硬塑为主,局部表现为软塑及可塑,湿~稍湿,主要由黏粒组成,摇振无反应,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含较多铁锰质结核和钙质结核,裂隙较发育,裂隙间充填灰白色高岭土条斑、氧化物红色条斑。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初步判定场地内黏土属于膨胀土。于场地内普遍分布,层厚6.10~15.00m。
粉质黏土:褐黄色、灰黄色,可塑,稍湿~湿;主要由黏粒、粉粒组成,含铁锰质氧化物;局部夹有黏土薄层或团块;无摇振反应、有光泽反应、干强度与韧性均较高;场地内普遍呈层状分布,分布范围较广,厚度变化较大,揭示厚度3.60~13.70m;
含粉质黏土卵石:褐黄、褐灰~青灰色,稍湿,以稍密为主、局部含松散、中密、密实夹层。卵石成份以花岗岩、石英岩为主,一般含量60-75%,一般粒径3-10cm,大者可达30cm以上。磨圆度佳,部分卵石已呈强风化。该层卵石分选性差,分布不均,层厚及密实度变化较大。结合N120超重型动力触探测试结果判定为稍密状。该层在场地内分布范围较广,揭示厚度2.80~7.00m。
泥质砂岩:紫红色、灰黄色、稍湿,泥质胶结。钻孔所揭示该岩层岩性均匀、厚度大、且分布比较稳定、呈水平层状分布,中~厚层状构造。根据钻孔揭示深度范围内岩芯组织结构、风化程度和钻进难度,分为强风化层及中风化层,并以中风化层为主。现将岩层在钻孔的揭示情况分述如下:
①强风化层:水平层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岩芯虽较完整,但轻击即碎。组织结构大部分破坏,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风化裂隙发育,泥钙质胶结,岩样多呈碎块状及短柱状,局部强风化层中夹中风化薄层, 揭示厚度约0.80~5.90m。
②中风化层:水平层状构造,节理裂隙不发育,岩芯较完整,岩质较新鲜,岩体结构基本未变,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构造层理较清晰,局部可见少量风化裂隙,偶见次生矿物,锤击声哑,且较不易击碎,多呈中~长柱状,岩芯长度10~60cm,回旋钻进取芯率>80%,质量指标RQD>60%。属中等风化的软岩。该层钻孔均有揭示,厚度大,本次勘察未予揭穿,最大揭露厚度约10.50m。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类型
根据所收集的水文地质资料和勘察结果,场地地下水主要为下伏基岩中的基岩裂隙水,其次为赋存于素填土和黏性土层的上层滞水。上层滞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以蒸发等方式排泄为主;基岩裂隙水由大气和地下水补给,以地下水径流等方式排泄为主。
地下水水位
勘察期间(2013年07、08月份)对各孔地下水分两次观测,根据钻探揭示及水位观测,测得有5个钻孔水位埋深,3孔埋深在2.00-3.00m,判别为上层滞水;2孔埋深在24.00-25.00m,判别为基岩裂隙水,综合分析:地下水水位变形大,本次未揭见稳定地下水。
基坑开挖之前应进一步核实地下水水位及其分布状况,可在勘探钻孔内进行复核,以进一步确定基础施工时段内地下水或上层滞水是否对基坑开挖造成影响,以便采取相应降排水措施。
地下水渗透性
结合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和已有成功的降水设计与施工经验分析,上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4年高考语文“二轮重难点突破”名师一点通:古代诗文阅读重点突破2古代诗歌鉴赏(诗歌)Word版含答案]解析.doc
- 2014年高考真题——文科综合(全国大纲卷)Word版含答案解析.doc
- 2014年公选资料范文必备宝典解析.doc
- 2014年广东省中考模拟试题及答案(语文)解析.doc
- 2014年广西公务员网络全员培训: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解析.doc
- 2014年国家司法考试试卷一真题及参考答案解析.doc
- 2014年国家注册工程师《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真题及答案解析.doc
- 2014年会计从业考试《会计基础》考前押密卷第五套解析.doc
- 2014年继续教育考试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12版)试题答案(综合整理)解析.doc
- 2014年江苏省自考工程管理专业工程造价计价考试重点解析.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