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盛世:民众普遍贫穷国民性奴性弥漫资料.docVIP

康乾盛世:民众普遍贫穷国民性奴性弥漫资料.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康乾盛世”:民众普遍贫穷 国民性奴性弥漫2010-03-01 11:07:04 文汇读书周报 【大中小】 ????核心提示:国民性这个词是从国外传进来的。所谓国民性,就是一个国家中占主导地位的性格特点,或者说大部分人所具有的性格倾向。明朝之前,中国人一直以为自己是天朝之国,高高在上,是世界中心,根本想不到跟其他国家比国民性。清乾隆年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第一次以平等的角度客观地来观察和探讨中国的国民性。那么在这些英国人的眼中,中国人是怎样的呢?“文化中国”主持人今波和渤海大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张宏杰一起,揭示在康乾盛世之下的国民性格。 ????国民性这个词是从国外传进来的。所谓国民性,就是一个国家中占主导地位的性格特点,或者说大部分人所具有的性格倾向。明朝之前,中国人一直以为自己是天朝之国,高高在上,是世界中心,根本想不到跟其他国家比国民性。清乾隆年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第一次以平等的角度客观地来观察和探讨中国的国民性。那么在这些英国人的眼中,中国人是怎样的呢?“文化中国”主持人今波和渤海大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张宏杰一起,揭示在康乾盛世之下的国民性格。 马戛尔尼船队停靠运河边 ????中国曾经是欧洲的神话 ????主持人:马戛尔尼是英国一个资深的外交家,去过很多国家。他在出使中国之前,本打算退休的,可一听说是去中国,便欣然接受。那时在欧洲人的心目中,中国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嘉宾:中国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发达的国家,有点像今天咱们看美国一样。明朝末年,曾经有一些欧洲的传教士来中国,他们发现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比欧洲优越、先进。因为欧洲从罗马帝国崩溃之后,一直处在分崩离析之中,小国林立,战争不断,老百姓的生活自然受到很大影响。 ????主持人:那么在政治体制上呢? ????嘉宾:欧洲当时是一个贵族社会,等级森严,贵族、平民、农奴之间的地位如天渊之隔。一个平民或者是农奴想要改变自己的身份,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但中国就不一样。首先中国没有农奴这个阶层,而且,中国社会的流动性比较大,即使是最贫困的农民的孩子,也有可能通过努力读书,经过科举考试,而中举,当官,甚至有可能做到尚书等的大官。 ????主持人:这就叫“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而欧洲很长一段时间处于中世纪宗教统治之中,人们的生活状态不太理想。 ????嘉宾:有了这样的差距,所以传教士到了中国之后,就把中国最美好状况写书信传回欧洲教会,这些信传开后,竟引起了持续一百年的中国热。 ????主持人:法国曾经发生过这么一件有趣的事儿。1700年为庆祝新世纪的到来,路易十四要在凡尔赛宫金碧辉煌的大厅里举行一场盛大的舞会。当巴黎上流社会的显贵们陆续到场之后,随着一阵音乐响起,国王竟身着中国式服装,坐着中国式的八抬大轿出场,这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嘉宾:当时在西方的上流社会中,把中国传过去的风格、排场等东西,当成了一种时尚。 ????主持人:据说文学巨匠伏尔泰也是一个中国迷,他家的小礼堂中,恭恭敬敬地供奉着孔子的画像。他当时讲究到只用中国的蓝花瓷碗,才配喝巴黎的咖啡。 ????嘉宾:这说明当时欧洲知识界对中国的一种向往。今天我们动不动说,要向发达国家学习,和世界接轨。而那个时候欧洲的知识分子是要向中国学习,和中国接轨。伏尔泰就曾经说过:“在道德上,咱们应该成为中国的学生。”德国的大哲学家、大数学家莱布尼茨甚至说,现在的欧洲已经处于道德沦落的境地,我们欧洲人已经无法自拔,唯一的办法是请中国人来指导我们进行道德实践。 ????主持人:所以,当时马戛尔尼就是怀着这种热望来中国的。 ????人口猛增造成盛世贫穷 ????嘉宾:到中国后,马戛尔尼第一个感觉是失望,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其实,马戛尔尼和传教士之间相差有一百多年,在这一百多年当中,欧洲的进步相当大,生活富裕了。所以,马戛尔尼眼中的中国,不会再产生传教士那时的惊喜,特别是在道德品质方面,与传教士所描写的,有相当大的差别。 ?主持人:您能不能具体给说说。 ????嘉宾:到达中国之后,他的第一个感觉就是中国没有传说中那样富裕。从马可·波罗时代到传教士时代,欧洲人一直说中国是一个非常富庶的国家,说中国遍地是黄金,人人绫罗绸缎。而马戛尔尼到中国一看,完全不是这样。那时的英国已经过工业革命,社会财富比以前增长了好多倍,欧洲普通工人的饮食是以肉食为主,而中国当时还停留在原来的生活状态,甚至比明朝时的生活状态还略有降低。因此在马嘎尔尼的眼里,中国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是比较贫困的,而且人都很瘦。他在书中写道:“我们在中国人身上很少能看见英国公民那样的啤酒大肚,或者英国农民那种喜气洋洋的脸。” ????主持人:其实这里还有一个视角的问题。传教士也好,马可·波罗也好,他们所写的那些中国印象往往都是偏上层的;而马戛尔尼他们来中国

文档评论(0)

三沙市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