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两种方法预估红松立木含碳量的精度.pdf
第 34 卷第 24 期 生 态 学 报 Vol.34,No.24
2014年12月 ACTA ECOLOGICA SINICA Dec.,2014
DOI:10.5846/ stxb201303170438
高慧淋,李凤日,贾炜玮,董利虎.两种方法预估红松立木含碳量的精度.生态学报,2014,34(24):7365鄄7375.
Gao H L,Li F R,Jia W W,Dong L H.Evaluating prediction accuracy of two methods for tree carbon stocks of Korean pine plantation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China.Acta Ecologica Sinica,2014,34(24):7365鄄7375.
两种方法预估红松立木含碳量的精度
*
高慧淋,李凤日 , 贾炜玮,董利虎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哈尔滨摇 150040)
摘要:森林碳储量是评价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效益的重要指标,准确估计立木各器官(树干、树枝、树叶和树根)含碳量是其基础。
基于黑龙江省44株人工红松各器官生物量和含碳量的实测数据,采用非线性联立方程组构建了相容性立木生物量和含碳量模
型,比较了两种方法(直接法和间接法)估计红松立木含碳量的精度。 直接法是通过构建各器官相容性含碳量模型,直接预估
立木各器官含碳量。 间接法是由各器官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结合3种形式的含碳率(平均含碳率0.5、林木实测平均含碳率,各
2
器官实测平均含碳率)来预估树木各器官含碳量。 研究结果表明:相容性生物量和含碳量模型的相关指数R 为0.76—0郾99,模
型的拟合效率(EF)为0.80—0.98。 直接法中树干、树枝、树叶、树根和总量的含碳量预估精度分别为91.03%、80.02%、70.24%、
87.10%、93.08%;间接法中采用平均含碳率0.5 的预估精度与直接法相比,各器官及总量分别下降1.39%、1.5%、0郾13%、1.09%
和2.2%,而采用另外两种形式的含碳率其预估精度降幅在0.3%以内。 依据文中推导的相对误差积累公式可知,间接法的预估
軈 軈
精度主要与 ( 为单木各器官含碳率, 为实测平均含碳率)有关。 显然,直接法是预估红松立木含碳量的最佳
C%/ C% C% C%
i i
方法。 通常使用的碳含量转换系数0.5与实测含碳率有明显差异,因此间接法中采用0.5 的含碳率其预估精度最低,而使用各
器官实测的含碳率可以明显提高预估精度。
关键词:红松;生物量;含碳量;非线性联立方程组;相容性模型;预估精度
Evaluating prediction accuracy of two methods for tree carbon stocks of Korean
pine plantation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China
*
GAO Huilin,LI Fengri ,JIA Weiwei,DONG Lihu
College of Forestry,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Harbin 150040,China
Abstract:Forest carbon stock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for e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不同适应条件对细鳞鲑幼鱼游泳能力的影响.pdf
- 不同造林树种对铁尾矿基质理化性质和土壤动物的影响.pdf
- 不同郁闭度下胸高直径对杉木冠幅特征因子的影响.pdf
- 不同间作枣园害虫的群落结构与动态(英文).pdf
- 不同降水及氮添加对浙江古田山4种树木幼苗光合生理生态特征与生物量的影响.pdf
- 不同隔盐措施对滨海盐碱地土壤水盐运移及刺槐光合特性的影响.pdf
- 不同颜色遮阳网遮光对丘陵茶园夏秋茶和春茶产量及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pdf
- 不同饵料和饥饿对魁蚶幼虫生长和存活的影响.pdf
- 不同高寒退化草地阿尔泰针茅种群的小尺度点格局.pdf
- 不饱和土壤CHsub4sub的吸收与氧化.pdf
- 英语:Unit 6 Grammar Word formation课件(重庆大学版必修2).ppt
- 两种沉水植物对间隙水磷浓度的影响.pdf
- 两种海星对三种双壳贝类的捕食选择性和摄食率.pdf
- 英语:Unit 6 Language Focus课件(重庆大学版必修2).ppt
- 两种温带落叶阔叶林降雨再分配格局及其影响因子.pdf
- 英语:Unit 6 Listening and Speaking课件(重庆大学版必修2).ppt
- 两种猎物对南方小花蝽种群增长的影响及其对二斑叶螨的控害潜能.pdf
- 英语:Unit 6 Reading课件(重庆大学版必修2).ppt
- 两种红树植物白骨壤(EMAvicennia marinaEM )和桐花树(EMAegiceras corniculatumEM)的耐淹性.pdf
- 两种绣线菊耐弱光能力的光合适应性.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