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川教版七年级下册主题八第2课《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ppt
《坤舆万国全图》 即世界地图,是利玛窦在中国传教时所编绘的。该原图已佚,此图为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由宫中太监摹绘。利玛窦以当时的西洋世界地图为蓝本绘制此图,并使中国位于图的中央,顺应了中国的传统观念。它是我国最初刊行的世界地图。 郑和下西洋 华侨对 南洋的开发 西方传教士 东来 1.明成祖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2.郑和下西洋的经过 3.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4.郑和是世界上杰出的航海家 1.早在唐朝时南洋就有了华侨 2.华侨对南洋的开发 1.传教士东来 2.沟通中西文化的传教士代表 3.传教士东来的作用 课堂小结 第八学习主题 第2课 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首 页 导 入 郑和下西洋 华侨对南洋的开发 西方传教士的东来 学习与探究 郑和下西洋 华侨对南洋的开发 西方传教士的东来 课堂小结 第11课 明朝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郑和下西洋 郑 和 下 西 洋 西 洋 西洋:指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地区及印度洋沿岸一带 郑和(1371~1435):本姓马,云南人,回族。祖父和父亲都从海路到过伊斯兰教圣地天方(今沙特阿拉伯),郑和自幼受家庭探险精神熏陶。后来他入宫做了太监,被派往燕王府。朱棣即帝位后,赐他姓郑名和,人称三宝太监。1405~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 文莱 明成祖朱棣 三宝太监郑和 云南昆阳宝山乡知代村回族人 郑和下西洋目的 ①加强与海外的联系; ②宣扬国威。 寻找建文帝朱允炆(民间传说 无史实依据) 建文帝朱允炆(wén)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已故太子朱标的长子。 建文帝到底哪里去了,史书记载不一。有的说建文帝及其后妃都自焚宫中。有的说建文帝并没有死,而是化装成僧人从皇宫逃出。后来,年已64岁的朱允炆因被人发现而被接入京城。明英宗朱祁镇为辨明真伪,让曾侍奉过建文帝的老太监吴亮出来鉴别。建文帝的左脚趾上有颗黑痣,吴亮验过属实,就捧着建文帝的脚哭了起来。建文帝就被迎入宫内居住,直到老死。 其实上述两种说法都缺乏证据,建文帝的真正下落,至今难以确考,成了明史的一大疑案。据说明成祖朱棣派郑和下西洋,也有企图寻找建文帝行踪的目的。 北京昌平区天寿山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寝总称,总面积120余平方公里。 皇帝陵墓依次为:长陵(成祖朱棣)、献陵(仁宗朱高炽)、景陵(宣宗朱瞻基)、裕陵(英宗朱祁镇)、茂陵(宪宗朱见深)、泰陵(孝宗朱祐樘[chēng])、康陵(武宗朱厚照)、永陵(世宗朱厚熜[cōng])、昭陵(穆宗朱载垕[hòu])、定陵(神宗朱翊[yì]钧)、庆陵(光宗朱常洛)、德陵(熹宗朱由校)、思陵(思宗朱由检)。 从公元1405年到1433年,在近30年的时间里,郑和率领着庞大的船队,七次下西洋,途经亚洲、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航程共计10万余里。 郑和七下西洋图 郑和起锚地——江苏太仓刘家港 元、明时太仓刘家港便是号称“天下第一码头”、“六国码头”的重要海港。1405年,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就是从刘家港出发的。 此塔建于北宋。明朝之初郑和下西洋时,曾停泊于长乐的港口等候季风,两次修葺[qì]三峰寺,船队亦视之为出入港口的航标塔。 福建长乐三峰寺塔 郑和第七次远航前,为祈求平安而铸造并布施于寺庙的钟。钟高83厘米,重77公斤,其上铸“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等铭文。 郑和行香碑 郑和第五次下西洋时在泉州吴山伊斯兰圣墓行香,为祈求航海平安而刻立的石碑。 郑和铸造铜钟 郑和下西洋(油画) 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道)。 ——郑和 郑和船队编制 郑和船队以燕子式展翅行进,帅船被重重保护。船队中有宝船、马船、粮船、坐船、战船等各种类型的船舶。有的用于载货,有的用于运粮,有的用于防止海盗,有的用于居住。分工细致,种类较多。 郑和下西洋船队中最大的是宝船,长44丈4尺,宽18丈,载重量800吨。这种船可容纳上千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只。它的铁舵,须要二、三百人才能举动。 郑和下西洋宝船复原模型 郑和船队的主要船种 宝船长120公尺 战船长50.9公尺 坐船长67.9公尺 马船长104.7公尺 粮船长79.2公尺 水船长42公尺 郑和七次下西洋,每次都能准确地到达目的地,靠的就是航海罗盘、航海图和牵星图等一系列辅助仪器。 郑和航海图(局部) 哥伦布航海旗舰“圣玛利亚”号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 达·伽马 达·伽马所乘旗舰圣·加布里埃尔号 郑和下西洋同哥伦布、达·伽马航海比较 范围最广 到达印度 到达美洲 到达亚非30多个 国家和地区 到达范围 海船最大 120吨 100吨 50吨 船长24.5米 宽6米 大船长151.8米 宽61.6米 船只大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