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各论第1章——解表药资料.ppt
二、发散风热药的性能有以下特点: 1. 在药性方面,多为凉性或微寒之品,如薄荷、菊花、蔓荆子、柴胡、升麻、葛根;部分药物性寒,如牛蒡子、蝉蜕、桑叶、浮萍;个别药物性平偏凉,如木贼。 疏散风热: 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清利头目、利咽: 风热头痛,目赤多泪,咽喉肿痛 透疹: 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疏肝解郁: 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本草纲目谓之“辛能发散,凉能清利,专于消风散热”,《医学衷中参西录》:“服之能透发凉汗,为温病病宜汗解之要药”。宜于外感风热,发热微恶风寒及温病初起而有表证者。又因其透散力颇大,《新修本草》,言其能“发汗”,故对风热表证无汗或有汗而不畅者,尤为适宜。 当今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卫分证代表方银翘散,之与银花、连翘、荆芥穗等药配伍。 若风温初起,身热微恶风寒而咳嗽者,可与开宣肺气之桔梗等药同用。如《温病条辩》桑菊饮。 现代还常将薄荷与清热解毒药同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卫分证,身热较高者;如《中国当代名中医秘验方临证备要》之银花解毒汤,以本品与银花、板蓝根、蒲公英等同用。 疏散风热: 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清利头目、利咽: 风热头痛,目赤多泪,咽喉肿痛 透疹: 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疏肝解郁: 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本品轻扬升浮、芳香通窍,功善疏散上焦风热,多用于风热之邪所致头面五官疾患。 ☆用治风热上攻,头痛目赤,多配合桑叶、菊花、蔓荆子等同用; ☆用治风热壅盛,咽喉肿痛,常配桔梗、生甘草、僵蚕、荆芥、防风等同用。 ○头痛头晕:薄荷“善解风邪”,早在宋代已为当时医家治”头脑风”的“要切之药”,多用于与风邪有关的头痛头晕。并多与川芎、白芷等功擅祛风止痛之品配伍。 眼疾:薄荷“善解风邪”,于风邪上犯眼目者,最为适宜。 鼻疾:薄荷芳香辛散而通鼻窍,《滇南本草》称野薄荷可“治脑漏鼻流臭涕”,《医学衷中参西录》言其可治鼻渊,鼻塞。其实,薄荷为治鼻系诸疾极常用之品。 风热牙痛:薄荷可疏散风热而止痛 咽喉疾:风邪或热邪上攻,可致咽喉不利,薄荷善消风散热”、“利咽喉”,可内服外用治多种咽喉不利病证。 耳疾:薄荷辛香能开通结气,宣泄郁滞,以利耳窍,于外邪阻塞清窍之耳疾,亦可使用 《本草新编》言“薄荷不特善解风邪,尤善解郁”。于肝郁气滞,轻重均可应用。轻证薄荷可疏其郁滞,重者,多辅佐柴胡等品而有功。现代临床极常用于治肝气郁滞而胸闷不舒、胁肋胀痛的逍遏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即以柴胡、白芍等为末,以煨姜、薄荷煎汤冲服。 临床应用 此外,本品芳香辟秽,还可用治夏令感受暑湿秽浊之气,所致痧胀腹痛吐泻等症。常配藿香、佩兰、白扁豆等同用。 用法用量与使用注意 用法用量: 煎服,3-6g;宜后下。 其叶长于发汗,梗偏于理气。 使用注意: 本品芳香辛散,发汗耗气,故体虚多汗者,不宜使用。 牛 蒡 子 源于《别录》 为菊科两年生草本植物牛蒡 的成熟果实。主产于河北、浙江等地。秋季采收,晒干,生用或炒用,用时捣碎。 牛蒡原植物 牛蒡药 材标本 细辛原植物 细辛药材标本 性味归经与功效 处方用名 : 细辛、北细辛、辽细辛、华细辛、炙细辛、细辛末。小辛 少辛。 性味归经 : 辛,温。有小毒。归肺、肾、心经。 药性说明 本品辛散温通,芳香走窜,能达表入里,既散表寒,又祛里寒, 长于止痛,故为少阴头痛要药。此外,又有温肺化饮之功。 功效: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1、风寒感冒,阳虚外感。 ☆入肺经散在表风寒,常与羌活、防风、白芷等同用,如九味羌活汤; 外感风寒,兼有鼻塞不通或者清涕不止 止痛作用好,外感风寒,头身疼痛,常常配伍细辛 兼有温肺止咳的作用,外感风寒(肺寒),兼有咳嗽,常常加入细辛 ☆入肾经除在里寒邪,常与附子、麻黄同用,治疗恶寒无汗、发热脉沉的阳虚外感。 (麻黄附子细辛汤, 治疗阳虚感冒很有代表性的一个经方) 细辛既增强麻黄发散风寒的效果,又协助附子来温散里寒,细辛达表入里,表里同治。 2、头痛,鼻渊,牙痛,痹痛。 3、寒痰停饮,气逆喘咳。 本品即可外散表寒,又能下气消痰,温肺化饮。(与麻黄,桂枝干姜同用) 此外,本品辛温行散,芳香透达,吹鼻取嚏,有通关开窍醒神之功。 用法用量与使用注意 用法用量: 煎服,1~3g;入丸散剂,用0.5~1g。外用适量。“细辛不过钱” 使用注意: 阴虚阳亢头痛,肺燥伤阴干咳忌用。反藜芦。 【按语】细辛既能外散风寒,又能内祛阴寒,同时止痛、镇咳功效较佳。本品虽有较好的散寒作用,但发汗作用力较弱,一般解表方剂中不作主药,临床用于风寒表证主要有两个方面:或者外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