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 系统成本降低,性能提高 (1) 系统成本降低。系统成本包括硬件成本和软件成本与辅助成本。 · 硬件成本降低:由于采用一对双绞线或一条电缆挂接多个设备的串行连接方式,因此导线、电缆、端子、槽盒、桥架的用量大幅度下降。 · 软件成本与辅助成本降低:由于系统简化,使得系统设计、安装、调试、维护费用大幅度下降。 (2) 系统性能提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具有故障诊断能力。当通信电器发生故障时,通信电器与现场总线连接器能显示出故障信号,便于故障排除,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 系统传输信息量增加,提高了系统自动化程度; · 信号传输精度高、及时,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3. 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趋势 1) 现场总线标准的统一问题 目前流行的各种现场总线代表着不同公司的利益,谁都想把自己的“蛋糕”做大。因此,各大厂商都不遗余力地推广自己的现场总线,并积极参与和把持相应现场总线标准的制定工作。这种局面导致了在现有的产品结构和应用水平上, 现场总线领域已经很难统一,同时又阻碍了现场总线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发展。那么,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究竟应往哪里去?标准是否要统一?采用哪种技术?这些已成为当前研究现场总线技术发展的热点。根据分析认为有两种可能: 一种可能是,维持几种性能优异的现场总线共存的局面。 因为现场总线现已呈现兼容并蓄的发展趋势,各自动化厂商除花大力气从事自身的总线产品开发推广外,同时也充分吸收、采纳其他总线的相关技术,推出包容多种技术标准的现场总线产品。尤以整合了Ethernet和TCP/IP技术的现场总线是今后现场总线发展的主流体系和应用热点。 由于Ethernet技术的快速发展,Ethernet在电子世界成为事实上的标准是必然的,Ethernet介入控制领域已经初见端倪。 TCP/IP是将数据打包成信息,从多个数据源仲裁传送,并保证在另一端完整地重建信息的一种方式。许多供应商都在设计不同的协议以便将其现场总线的数据转换到TCP/IP上,这样, 就可实现不同现场总线的数据在同一网络上传输,然而这样并未解决标准统一的问题。目前,现场总线正在开发与Ethernet、 TCP/IP结合的技术有:ControlNet、DeviceNet、Ethernet/IP联合推出的CIP(Control and Information Protocol)、Foundation Fieldbus推出的HSE(High Speed Ethernet)、Profibus推出的ProfiNet,还有一些现场总线本身就是与Ethernet功能接近的LAN(局域网),因此它们不经过Ethernet而直接与TCP/IP推出WorldFIP TCP/IP。 另一种可能是,以太网将成为现场总线的最终发展方向。 因为以太网技术是目前最符合网络控制系统现场总线特点(数字式互联网络、互操作性、开放性和高网络性能)的技术,然而,能否将以太网用于网络控制系统的低层、完全取代现场总线,目前还处于研究和讨论阶段。普通以太网向下延伸到工业现场,面临一系列的技术难题:确定性、实时性、安全性、抗干扰能力,还有现场设备的供电问题、网线的物理性能提高等。为解决上述问题,Synergetic Micro Systems、 Hirschmann、Grayhill、 HMS Fieldbus System、 Hilscher GmbH and Contemporary Controls公司于1999年发起成立了“工业以太网协会”(IEA),目前已发展有十几个成员。 IEA的目标是解决如下问题: · 数字或模拟I/O打包到TCP/IP的方式。 · 与复杂设备接口的标准。这些设备包括:驱动设备、 运行控制器、操作员界面、PLC、条形码阅读器等。 · 确定工业级的接头。 · 采用“确定性”机制。 · 机器Ethernet和企业Intranet的接口。 2) 控制系统趋于扁平化 现场总线技术的发展使得原有的三层(即信息层、 控制层、设备层)结构的控制系统向两层结构控制系统靠拢, 力图去掉中间的控制层,整体系统出现了扁平化的趋势, 即所有的高层次控制、管理和调度任务均在上一层完成, 而所有的具体控制、显示、记录和诊断任务均在下一层完成。 在这种结构中,各种任务受地域的限制程度下降了, 各种功能受层次划分的约束因素减小了,而信息共享和设备可重用的可能性却提高了;更为重要的是,由此建立起了信息交换的公共平台,通过该信息交换的公共平台可以提供许多传统计算机控制系统难以实现的功能。 综上所述,现场总线技术所代表的是一种数字化到现场, 网络化到现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