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规范限时训练题5.docVIP

2016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规范限时训练题5.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届高考语文第一轮规范限时训练题5.doc

文言实词基础知识 对文言实词的考查,重点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些实词,此外,我们还应特别注意实词的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偏义复词、词类活用等现象,从而准确把握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一、一词多义 一个词有多种含义,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而且属于不同词类。学习一词多义知识,可以从词的本义推断引申义。如“引”: 意义 例 句 本义 拉开弓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 引申义 拉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廉颇蔺相如列传》) 拉长 引吭高歌(成语) 抽、拔出 引佩刀刺马杀之(《宋史·太祖本纪》) 伸着 狼奄至,引首顾曰(《中山狼传》) 拿 引绳而束缚之(《中山狼传》) 带领 燕引兵东围即墨(《史记·田单列传》) 承担 公卿各引咎自责(《北史·周武帝纪》) 举荐、提拔 奖引后进,如恐不及(《欧阳修传》) 延请 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援引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出师表》) 引导 引火烧身、引人入胜(成语) 掉转 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通假字 通假字是指本应用甲字,使用时借用与其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代替的一种语言现象。甲字叫本字,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 通假的具体情况 解说 举例 注意点 通假字 有本字而不用,借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这个借用的字叫通假字。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鸿门宴》)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鸿门宴》)由于古今语音的变异,有的通假字现在的读音已与本字读音相差甚远。如: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亡”通“无”) 古今字 一个汉字(古字)原有几个意义,后为区别,另造一个新字(今字)来表示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意义。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莫”通“暮”)(《石钟山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师说》)中学教学中,把古今字也视为通假字。教材中注为“莫”通“暮”。 异体字 音同义同,形不同。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通“遍”)(《曹刿论战》) 教材亦按通假字方式注释异体字。 三、古今异义 古今词义变化有词义扩大、缩小、转移和感情色彩变化等几种情况。如: 变化情况 示 例 词义扩大 范围扩大 色(古:脸色;今:颜色) 皮(古:兽皮;今:皮肤)病(古:重病;今:病) 江(古:长江;今:江河) 义项增多 劝(古:劝勉;今:劝勉、规劝)假(古:凭借、利用;今:凭借、利用,不真) 词义缩小 范围缩小 臭(古:气味;今:坏气味) 金(古:金属;今:金子)丈人(古:老人;今:岳父) 义项减少 让(古:责备,谦让;今:谦让)怜(古:爱,怜悯;今:怜悯) 词义转移 涕(古:眼泪;今:鼻涕) 偷(古:苟且;今:偷窃) 去(古:离开;今:到某地去) 走(古:跑;今:步行,行走) 狱(古:案件;今:监狱) 感情色彩变化 讽(古:委婉地劝告;今:讽刺) 爪牙(古:武臣;今:坏人的党羽) 恨(古:遗憾;今:仇恨) 下流(古:地位或处境低下;今:品德恶劣) 锻炼(古:罗织罪名陷害别人;今:锤炼) 四、偏义复词 在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而用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则起陪衬作用,这就是文言中的偏义复词现象。也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为“偏义复指”。 1.语义相对的偏义复词 (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异同:偏指“异”,“不同”) (2)昼夜勤作息。(作息:偏指“作”,“劳作”) (3)去来江口守空船。(去来:偏指“去”,“离开”) 2.语义相近的偏义复词 (1)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公姥:偏指“姥”,“婆婆”) (2)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父兄:偏指“兄”,“兄长”) 又如某年上海高考题中,要求将“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一句译成现代汉语。难度并不高,但有相当多的考生对偏义复词不甚了解,结果把“开合”这个偏义复词当作两个词处理,闹出了“张不开,闭不上”的笑话。 五、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文言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而言,它包括: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数词的活用等。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作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如:①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翼:像翅膀一样)②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箕畚:用竹筐)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日:每天)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上、下:向上、向下)⑤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鸿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