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和通讯的变化导学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交通和通讯的变化导学案.doc

【学习目标】了解近代以来,交通与通讯的发展变化概况;掌握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变化对人们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近代交通和通讯变化基本概况 难点:分析近代交通通讯发展特点和变化原因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 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明确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变化的概况和原因,勾画书中重点语句,弄清知识结构。(总预习时间20分钟) 预习案 一、基础知识梳理(自主学习)(15分钟) 问题导学 一、交通的变化: 1、铁路:①从 至 的客运铁路,是中国境内最早的铁路; 至 的铁路通车,这是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 ③1909年, 设计施工的 铁路落成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 发展艰难原因:①被外国控制②封建落后思想和保守势力阻碍③中国缺乏资金和技术④中国军阀混战,动乱等 2、水运的发展:官办:1872年 创办 ,是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 ②民办: 3、航空业的发展:1918年,附设在福建的海军飞机工程处开始研制 。 ②北洋政府在交通部下设“筹办航空事宜处”。 截至解放前夕,中国各航空公司的规模都有扩大。 二、通讯的变迁 1、近代邮政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 大会,签订了一系列相关国际邮政条约。 2、近代电讯:① 年,福建巡抚在 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 ②民国时期战乱频仍,电报电信事业一度发展缓慢。直到 情况才发生变化。 三、评价: ①新式交通促进了 ,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 ,还一定程度地转变了人们的 。 ②交通近代化使中国同 的联系大大增强,使异地传输更为便捷,促进了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也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知识补充: 1、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的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和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列出的理由主要有: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游之灾易招”;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凌逼,几至亡国。”材料反映出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阻碍因素包括( )A.资金短缺技术落伍 B.资金短缺 迷信思想C.迷信思想体制落后 D.技术落伍 体制落后 “华人之坐马车,大率无事之人居多,故马车专为游观而发” B.“如果华人马车从后面赶超洋人马车,即以违章处理” C.“拉人力车的讨厌马车、汽车,赶马车的又讨厌汽车” D. “男女杂坐,不以为嫌” 5. 材料四 1889年清政府成立中国铁路总公司,向比利时银公司借款兴建北京卢沟桥至汉口的卢汉铁路。这条铁路先由政府拨款修建卢沟桥至保定及汉口至滠口两段。1906年北京至汉口全线通车。张之洞从1889年起,以武汉为中心,创办了汉阳铁厂等一批近代工业化企业,……在湖北新建了卢汉铁路,督办粤汉铁路、川汉铁路。由于诸多的因素,粤汉、川汉铁路激发了四川的保路运动,清政府被迫调集湖北地区的新军前往镇压。 请回答: (3)有学者提出“川汉铁路搞倒了一个王朝”,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解。(4分) 材料五 早在1894年,就十分重视交通运输的重要作用,主张仿效欧美,建立“全国四通八达、流行无滞”的铁路交通网。辛亥革命以后,他更强调“民欲兴其国,必先修其路”,“振兴实业,当先以交通为重要;计划交通,当先以铁道为重要《孙中山思想与泛珠江三角区域》 二、总结本课知识结构 训练案 一、课中训练与检测 1.下表是《上海研究资料》记载的1889年和1926年上海外白渡桥通行的交通工具的变化情况(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1926年数字则是2天平均所得)。该表反映了近代上海 年份 人力车 马车 轿子 马 自行车 摩托车 汽车 公共汽车 有轨电车 1889 6984 544 9 11 0 0 0 0 0 1926 14600 0 0 0 3459 194 3764 172 922 ①汽车制造业有所发展 ②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 ③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 ④传统的交通工具仍占有重要的地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既非君手书,又无君默记;虽署花字名,知谁箝缗尾。寻常并坐语,未遽悉心事,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只有斑斑墨,颇似临行泪。……”该诗歌吟咏的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