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1号高炉改进性大修的设计.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宝钢1号高炉改进性大修的设计

宝钢1号高炉改进性大修的设计 王泽 (北京钢铁设计研究总院) 摘 要 介绍了宝钢1号高炉改造性大修设计的主要内容,着重论述了高炉一代炉役设计寿命由8年提高到12年并争取达到15年时在炉体各部位结构设计中,如炉体耐材砌筑、冷却结构、冷却水系统、炉体检测及炉体辅助设备等方面采取的一些改进措施。 关键词 高炉大修 炉体 设计改进 IMPROVEMENTS IN RELINING DESIGN OF NO.1 BLAST FURNACE AT BAOSTEEL WANG Zemin (Beijing Central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Incorporation of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ABSTRACT The article deals with the main improvements in relining design of No.1 BF at Baosteel.These measurements include:BF lining,cooling structure,cooling water system,monitoring of BF lining and auxiliary equipment for increasing campaign from 8 years up to 12 years,even 15 years. KEY WORDS BF(blast furnace)relining,furnace body,design improvement 1 概况   宝钢1号高炉是我国第一座4 000 m3级的巨型高炉,1985年9月15日投产,至1996年4月2日停炉,一代炉役10年6个多月,累计出铁量3 229.7万t[1],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1号高炉经过改造性大修之后,又于1997年5月25日顺利投产,开始了第二代炉役。开炉后6天,日产合格铁水约7 500 t,利用系数为1.85 t/(m3*d)。大大超过其他3座高炉(包括原1号高炉)的同期水平。   为确保1号高炉在第二代炉役期间内各项生产指标仍然处在世界先进水平之列,针对1号高炉的实际情况,大修设计主要作了如下改进。   (1) 改进炉体结构,高炉一代炉役的设计寿命由8年提高到12年,争取达到15年。炉体在大修前后结构演变参见图1。   (2) 出铁场尽量平坦化,缩短渣铁沟长度,改造出铁场除尘系统以改善生产操作环境,最大限度利用机械设备,减轻炉前工的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   (3) 改进热风管道系统波纹补偿器的设置,合理安排管道系统中的固定点、滑动点位置,以消除原系统中布置不合理导致热风短管频频烧毁的弊病。   (4) 增设喷吹法炉前脱硅设施,为提高后续工序炼钢生产的质量与产量奠定基础。   (5) 高炉以喷煤代替喷油,喷煤量200~220 kg/t,以大幅度降低焦比。   (6) 更新三电自动控制设施,实现三电一体化。   本文着重论述炉体各部位在大修设计中的主要改进。 2 炉底、炉缸结构   高炉一代炉役的长短,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炉底、炉缸的使用寿命。1号高炉大修设计在该部位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2.1 减薄炉底、加深死铁层   五六十年代,高炉设计为水冷炉底的前提下,炉底厚度与炉壳内径之比约为1/4。近几年来,国内外研究普遍认为,炉底、炉缸“蘑菇形”侵蚀是由铁水环流加速内衬磨损造成的。仅当炉缸以下有较大空间可使铁水环流速度降低时,才能减缓铁水对炉底、炉缸的侵蚀作用。所以,目前倾向于减薄炉底厚度以增加死铁层的深度。另外,随着碳砖质量的大幅度提高,并出现了微孔、超微孔等高档次的碳砖,为减薄炉底厚度提供了可靠基础。宝钢1号高炉大修设计炉底厚度由原来的4 085 mm减薄到3 285 mm,使死铁层的深度由原来的1 800 mm加深到2 600 mm,该深度为炉缸直径的19.5 %。 2.2 采用典型的“陶瓷杯”结构   国内外新建及新近大修的大型高炉炉底、炉缸结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在炉底4层碳块上砌2层陶瓷材料;炉缸采用热压小块碳砖;   (2) 典型的“陶瓷杯”结构:炉底碳砖上砌2层莫来石砖;炉缸靠炉壳侧为优质碳砖,内侧为刚玉质大型预制块;   (3) 炉底、炉缸耐材主要采用大块碳砖,关键部位采用微孔或超微孔碳砖,炉底碳砖上砌1~2层陶瓷砖。   在与宝钢各方面专家多次讨论后确定大修设计炉底、炉缸结构采用典型“陶瓷杯”结构,见图1。   水冷炉底板上用碳素捣打料找平,层厚为85 mm。找平层上平铺4层普通碳砖,碳砖上砌2层莫来石砖作为陶瓷垫,设计陶瓷垫厚度约占整个炉底厚度的30 %;炉缸环形碳砖从炉底第4层碳砖周边开始到铁口砌砖上缘的关键范围内采用微孔碳

文档评论(0)

wanni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