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电力环境保护详解.ppt
火电厂环境保护 我国电力生产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火电生产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我国火电环保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火电环保的目标 火电环保的任务 第一节 我国电力生产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一、我国电力生产的现状 第一节 我国电力生产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我国新资源与可再生资源丰富: 风能资源量约为16亿kW,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约为2.54亿kW; 地热资源的远景储量为1353.5亿吨标准煤,探明储量为31. 6亿吨标准煤; 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储量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2、我国人均资源状况 就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而言我国的一次能源又非常匮乏。 人均常规能源资源占有量为135吨标准煤,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264吨标准煤的1/2,石油仅为1/10,天然气所占比例更低。人均能源资源相对不足,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限制因素。 3、二十一世纪,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态势 2)电源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 水电装机容量平稳快速增长,风电发展步入高速增长期,核电在确定技术路线、项目前期准备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截至2007年底,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45亿千瓦,居世界首位;火电达到5.54亿千瓦,对电力供应的保障作用更加明显;随着田湾核电站两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投产,核电装机容量已达885万千瓦;2007年风电并网生产的装机总容量实现翻番,达到403万千瓦; 生物质发电开始起步,截至2006年底,全国已建成共8万千瓦国家级秸秆发电示范项目机组,填补了我国秸秆发电的空白。 3)电网规模不断扩大 区域、省电网主网架得到较大发展,到2006年底,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增长到28.64万千米,年均增长10.99%;变电容量增长到96405万千伏安,年均增长16.29%。 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形成了500(330)千伏为主的电网主网架,西北地区官厅至兰州东的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产,标志着我国输变电最高电压等级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全国联网格局初步形成,对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火电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高 30万千瓦、60万千瓦的大型火电机组已成为电力系统的主力机组,并逐步向100万千瓦级发展, 火电机组的参数逐步向超(超)临界方向发展,在建的机组与发达国家的新建机组的效率、可靠性、环保性能等基本持平。 近年来,华能玉环电厂1、2号、华电邹县电厂7、8号共四台国产超超临界百万千瓦燃煤机组相继投运,国电大同二厂直接空冷60万千瓦机组、国网新源四川白马电厂和大唐开远电厂30万千瓦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的投运,标志着我国火电技术装备水平和制造能力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5)节能减排初见成效 2006年,全国电厂供电标准煤耗为366g/kWh,比2002年下降17g/kWh,全国供电线损率为7.08%,比2002年下降0.63个百分点。 2003 ~2006年供电煤耗、线损率下降共计相当于节约标准煤3400万吨,同时带来年减少排放烟尘15.7万吨、二氧化硫51.2万吨、氮氧化物30.7万吨、二氧化碳5700万吨的效果,起到了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共同作用。 4、目前存在的问题 1)电源结构还不够合理 一是煤电比重很高,近几年又增长较快,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水电开发率较低,清洁发电装机总容量所占比例较小, 截止2006年,火电装机容量约占装机总容量的77.8%; 二是在运行空冷机组的容量所占比例低,其节水优势没有体现出来; 三是热电联产机组少,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较低; 四是电源调峰能力不足,主要依靠燃煤火电机组降负荷运行,调峰经济性较差。 2)电力生产主要技术指标与国际水平还有一定差距 火电机组参数等级不够先进,超临界级以上等级机组占的比例偏小; 国产大机组的经济性落后于相应进口机组,30万千瓦容量等级,国产亚临界机组的供电煤耗比进口机组高4~12g/kWh,60万千瓦容量等级,国产亚临界机组的供电煤耗比进口亚临界机组高20~23g/kWh,比进口超临界机组高28~39.5g/kWh。 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大力开发水电,优化发展煤电,积极推进核电,稳步发展天然气发电,加快新能源发电,提高能源效率,加强电网建设,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装备工业发展,深化体制改革,实现电力、经济、社会、环境统筹协调发展。 1.洁净煤燃烧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