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第三版)课件-诗歌-炉中煤.ppt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十五、炉中煤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职高专教育) 1、联系五四时代背景,深入理解该诗的爱国主义思想主题。 2、体会该诗托物言志的抒情特点。 3、具体分析郭沫若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一、课文的写作背景   此诗写于1920年初,最初发表于1920年2月3日《时事新报》的“学灯”副刊。当时,正留学日本的诗人深受“五四”运动鼓舞,关注祖国命运,渴望祖国富强。多年后他曾经回忆说:“‘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的心目中,就像一位很葱俊的很有进取气象的姑娘,她简直就和我的爱人一样。我的那篇《凤凰涅架》便是象征着中国的再生。‘眷恋祖国的情绪’的《炉中煤》,便是我对于她的恋歌。” 二、课文的思想内容   这是一首充满爱国激情的诗歌。该诗以“眷恋祖国的情绪”为副题,以炉中煤自述的方式托物言志,抒发了诗人对祖国赤诚的热爱之情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全诗共四节,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节为第一个层次,总述诗人的爱国之情与报国之志。先写“女郎”对“炉中煤”的“殷勤”,再写“炉中煤”对“女郎”的“思量”,连用五个“我”、两个“你”,形象地点明了“我”和“女郎”的亲密关系,以及互不辜负的炽烈情感。“我不辜负”一句,隐含了诗人为反帝救亡而以身许国之意。“我为我心爱的人儿”二句,则将一颗赤子之心和盘托出。      第二、三两节为第二个层次,侧重写爱国之情与报国之志。第二节“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二句,写“炉中煤”向“女郎”表白身世,述说“我”“卤莽”的个性与气质。“要我这黑奴的胸中”二句,由躯体的燃烧写到只有“黑奴”才具有报效祖国的“火一样的心肠”,将火山爆发般的情爱升华到纯净、坚贞的崇高境界,酣畅淋漓地展现了“我”对祖国披肝沥胆的高尚情思。第三节写煤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过去长期“活埋在地底”,如今“总得重见天光”。这里,除再次交代“煤”的来历出身,还象征着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包括“我”在内的无数有志之土、有用之材,大多受到压抑、埋没,只好把个人悒郁与民族忧愤深深隐藏心底;如今既已“重见天光”,“我”将像“炉中煤”一样,燃得通红炽烈,为给黑暗人间.以光,给冷酷世界以热,纵使自己化为灰烬,也在所不辞。   第四节为第三个层次,与首节呼应,将全诗诗情推向高潮。“我自从重见天光”二句,是诗人对祖国情不自禁的内心的流露,不仅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交织在一起,还突出表达了“我” “重见天光”的历史性转折及其时代内蕴——思念“故乡”即思念祖国。至此,由“炉中煤”这一形象所体现的“我”的爱国情操和崇高理想,便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课文的艺术特点   1、比拟贴切。诗人用拟物法把自己比作熊熊燃烧的“炉中煤”,又用拟人法把祖国比作“我心爱的”“年青的女郎”,全诗即以这一组核心意象展开。熔“炉中煤”物的特性、“我”的气质和时代精神于一炉,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它的熊熊燃烧,象征诗人愿为祖国献身的激情;它黑色外表下“火一样的心肠”,象征劳苦大众“卑贱”的地位和伟大的人格,因此既指“小我”,也指“大我”;它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活埋在地底多年”以后终于“重见天光”,既象征了诗人切盼有所作为的愿望,也象征着人民大众中潜藏的巨大能量将要释放出来。“女郎”这一意象则尤为突出:辛亥革命前后,一些启蒙思想家开始将“青春”、“少年”与中国相联系,此诗则更进一步,不但赋予中国青春少年的特征。而且径直称为“我年青的女郎”、“我心爱的人儿”,直接把祖国与个人的关系视作平等地位的“情人”关系;后来的作家、诗人几乎空前一致地只能或只敢将祖国同自己的关系比作“母子”或“父子”,谁也没能再次使用这一大胆而崭新的“情人”象喻。   2、构思新颖。通篇以“炉中煤”的口气,向“年青女郎”倾诉衷肠,一唱三叹,以抒写“我”“眷念祖国的情绪”,极见构思之巧:将煤与我、祖国与女郎合而为一,从而将煤对祖国的关系,写成我对女郎的深切而真挚的爱恋;不仅提供了优美的物象──“煤”    对“女郎”的深情热恋,而且提供了感情至深的意象──“我”对祖国的赤胆忠心。   3、韵律和谐。此诗是借物咏志的抒情诗,韵律与节奏极为和谐激昂:每节5行,每行音节大体匀齐;一、三、五行押韵,一韵到底;各节均以“啊,我年青的女郎”一声亲切、温柔而又深情的呼唤起句,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美;“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及“我的前身”、“重见天光”两次出现,也起到了环环相扣,寓刚于柔的作用。       若讲新诗,郭沫若君的诗才配称新诗呢,不独艺术上他的作品与旧诗词相去最远,最要紧的是他的精神完全是时代的精神──20世纪底时代的精神……《女神》真不愧为时代底一个肖子。(闻一多《〈女神〉之时代精神》)   中国五四时代产生的新诗大都比较平直,缺乏艺术想象力,而郭沫若的《女神》则是使新诗翅膀腾飞的第一

文档评论(0)

autoh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