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自主赏析 项脊轩志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VIP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自主赏析 项脊轩志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2015年高考山东卷 )( 原文在《种树郭橐驼传上》 )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 B.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 C.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 D.将既受命/乃令太史卜斋三日/之太庙/钻灵龟/卜吉/日以授斧钺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文言文断句的关键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首先,通读这句话,了解大意。然后,抓住标志词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如文中的虚词“乃”“以”前面要断开。这样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本句是说将领接受任命后,国君命令太史占卜,举行斋戒、颁授斧钺等活动,需要弄清楚一共是几件事,然后将不同的事之间断开即可。 【答案】 C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正确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断句方法:①通文意。先通读文段,了解文段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意思。②看标志。主要看虚词,虚词往往有固定的位置,比如发语词“夫、盖、唯、斯”等用在句首,对话标志词“曰、云、言”后一般断开,表陈述、感叹、疑问、祈使语气的词,如“也、矣、乎、哉、耳、焉”等常用在句末。③辨句式。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特别是固定句式可以帮助断句,要熟记固定句式。 ④明修辞。如利用对偶、排比、顶真、反复等修辞断句。本题是一种新的考查方式,即提供四种不同的断句方式,要求考生选择正确的答案,这类题一般只要求断句,不加标点。用客观题的方式考查断句,可以避免主观断句题中标点的混乱以及评分时的困难,对考生来说也降低了难度。 1.掌握“志”这种古代文体的特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悲”“喜”之情。 2.欣赏课文主要细节的描写,体会课文“事细情真”的特点。 3.归纳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常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6.走近作者 归有光( 1506—1571 ),字熙甫,号震川,明代昆山( 现在江苏昆山 )人。他自幼苦读,9岁能文,但仕途不顺,35岁才中举人,后连续8次考进士不第。于是迁居至嘉定( 现在上海嘉定 )安亭江上,在那里读书讲学二十余年。他的学生很多,称他为“震川先生”。到60岁才中进士,授县令职,一生郁郁不得志。 归有光虽然仕途不得意,但他博览群书,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很深的造诣,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他的文风发扬了唐宋的优良传统,后人把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并称为“唐宋派”,而他的成就最高。被誉为“明文第一”( 黄宗羲《明文综序》 ),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 7.了解背景 归有光主要生活在明朝嘉靖、隆庆时期,当时明王朝的统治者十分昏庸腐朽,长期处于清贫生活中的作者敢于正视现实,其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时代矛盾,较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由于归有光生平足迹涉猎不广,他自己也以“不得当世奇功伟烈书之为恨事”,所以他的散文题材较狭窄,只能就日常交往、身边琐事,尤其是以家人、父子、夫妇之情着笔。作者生活在这种环境中,耳闻目睹,感受深笃,因而文字委婉凄恻,深刻动人。本文《项脊轩志》,是归有光代表作之一。 (一)自主思悟 1.作者的书斋项脊轩以前是什么样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1)小:旧称“阁子”,“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2)旧:直接点明是“百年老屋”。(3)破漏:“尘泥渗漉,雨泽下注”,以至于“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则又见其小。(4)阴暗:“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2.第①段中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对比。项脊轩旧时的样子与修葺后的样子形成鲜明的对照。对于老屋的陋,作者没有嫌弃或厌恶,而是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情;修葺后的书斋,颇有情趣,景致可爱,进一步表现出作者对项脊轩的喜爱。 3.“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这一句在文章的内容和结构方面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从内容上说,由喜而悲,转为怀旧。从结构上说,承上启下,接榫自然。 4.第④段是怎样表现作者心中的情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xiang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本人从事教育还有多年,在这和大家互相交流学习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