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导学案.doc
                    
主备人:           审核人:           授课人:          使用时间:    年  月  日		【学习目标】
1.知识标2.能力目标3.情感、态观标,(1)近几年来,某企业的产值年均增长11%左右,企业利润年均增长20%左右。与此同时,职工工资增长缓慢,年均仅增长5%。某职工用漫画《他敢剪吗?》描述所在企业存在的某种现象。
你认为“他”敢剪吗?
【探究点二】:矛盾的普遍性
从中国古代老子“小国寡民”的构想、陶渊明对“世外桃源”的向往,到英国莫尔的“乌托邦”,他们都在期望发现或建设一个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然而这样的世界是根本不存在的,他们的理想也只能是一种空想。
为什么“他们的理想只能是一种空想” ?我们应如何对待现实生活存在的矛盾?
【探究点三】:矛盾的特殊性
“写景状物要抓住景物的特点”,“人物描写要抓住外貌特征、个性语言和行动特点。”你能用学过的哲学道理加以解释吗?
【探究点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两千多年前,我国有个叫公孙龙的思想家牵着一匹马出关,把关的人对他说,法令规定不许带马出关。公孙龙说:“我牵的是白马,不是马!白马和马是两回事。” 
思考:“白马非马论”错误在哪里?
◆展示提升 取长补短
(各组派学生代表上台展示上述“探究成果”,其他组学生可以就发言者的观点提问、质疑,发言者应回答质疑;确实完成不了的教师协助启发、点拨、回答)(限时: 分钟)
【构建知识体系】(学生自主完成)(限时:5分钟)
训练案(限时15分钟,课后独立完成)
1、把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普通的工作做好就是不普通。其中蕴含的哲学观点是(    )
A.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和对立			B.矛盾双方的相互分离的倾向
C.矛盾双方的相互包含和转化			D.矛盾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
2、世界上根本没有也不可能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政治发展道路和政治发展模式,是因为( )
A.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B.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
C.矛盾具有普遍性            D.矛盾具有特殊性
3、“山寨”是2008年最火的网络词语.山寨产品一方面以其低廉的价位、完备的功能、新颖的外观占据了一定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仿冒、造假、侵权等问题.如何使“山寨”接受“招安”变成正规军,成为网友们热议的最“雷”话题.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事物总会向其对立面转化              B.事物总是在曲折中前进的
  	C.事物总包含着优点和缺点两个方面      D.要在矛盾的斗争性中把握其同一性
4、右边漫画告诉我们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B.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C.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①对症下药、量体裁衣②欲擒故纵、声东击西③因地制宜、因时制宜④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7、《老子·二章》中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意思是说天下的人都知道美的东西是美的,丑就产生了;天下的人都知道善的东西是善的,恶就产生了。这说明(  )
A.善和恶不是客观的,是人们头脑里主观自生的东西  B.美与丑、善与恶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C.在美丑、善恶的矛盾中,美与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D.美与丑、善与恶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记者招待会上,多次引用古语、诗文和典籍。其中有两句分别出自唐诗《泾溪》和《新唐书·魏徵传》,即“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根据材料回答8—9题:
8、以下语句与上述两句诗文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    )
A.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
高二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导学案 (编号:9—1)
班级:          姓名:          小组:            检查人:           评价:          
第 5 页 共 5 页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