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入夜润物无声王治.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随风入夜润物无声王治.doc

随风入夜 润物无声 ——对高中语文课渗透 德育的几点反思 重庆第七中学校 王治 摘 要:语文学科由于本身得天独厚的特点和优势,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不仅负有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重任,同时肩负着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使命,这也决定了教师在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能的同时,也应充分挖掘语文课所拥有的丰富的德育资源,适时而有机地将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来。因此,语文课必须根据语文教学特点和教材特点进行德育,实现知识教学与道德教育的统一,即智育与德育的统一。本文试结合对当前高中语文课中德育的几点倾向的点滴反思,来谈谈中学语文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的德育。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改 学校德育 “非道德化” “非生理化” “单一化” 一、高中语文新课改的背景与现状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将高中语文课程的性质定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并且明确指出了高中语文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①  高中语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承前启后,其最终目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具有优良品质的个性奠定坚实的基础。文以载道,文道结合历来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语文学科是传授学生识文断字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表情达意能力的工具,是富有丰厚的内涵的文化宝库,也是不可忽视的德育阵地。高中阶段是决定一个人基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语文学科应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和语文学习的各种途径对学生实施触及其作为“人”的灵魂的教育和塑造,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理所应当,责无旁贷。但是,在日益开放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变得日益浮躁和功利,反映在语文课堂教学上,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被片面夸大和张扬,使得具有语言和文化综合体特色的语文课演化成对单纯的语言学、文章学、文字学、文化学等知识体系的支离破碎的记忆和操练,这种有悖于科学性的教学模式极大地弱化了高中语文教学中应有的人文精神,淡化了语文课程应在提高高中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功能,使得语文教学沦落成为人们追逐名利的敲门砖。诚然,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应该教会学生一些语文知识促使其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但也不可忽视对学生审美素养和探究能力的培养,进而使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真正体现语文课程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应作为渗透德育的重要课程,课文中所拥有的人的思想、精神、品格等等要素也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语文具有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现实的情况是:一方面由于与语文课程相关的知识体系方面有较多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语文课程本身至今缺乏更科学的体系,语文(与其他学科相比)在传统应试方面毫无优势可言,学生轻视和厌烦语文势成必然;而教师在功利的诱使和规范的逼迫下日渐远离了语文教学原应拥有的正常轨道,掩耳盗铃,揠苗助长等等成语对现行高中语文教学中做出了生动的诠释。“人文精神在新课标中被确定为一种语文教育的基本理念,切中了传统语文教育观的软肋,有望为在应试教育中苦苦挣扎的广大语文教师带来将被解放的一线希望。”② 二、学校德育对学生发展肩负重任 研究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必须正确理解德育的内涵与实质,必须清楚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学校德育的内涵和实质,是把居于一定社会统治地位的统治阶级的人生观、世界观、政治立场和情感态度以及道德规范,通过学校教育的方式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的一种社会活动。我国当前的学校的德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把党和国家对青少年一代在思想、道德、政治、人生观和世界观等方面的要求,通过科学的组织,采取适当的教育形式,使之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德育在学校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学校教育的教学对象——学生而言,成才的关键在于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良好道德习惯的形成。德育应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应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忽视德育的教育注定是失败的,忽视德育的教学注定是残缺不全的。 从历史上教育专家们对作为受教育者的人的发展及其可能性的论述来看,人的发展具有确定性结果,这种发展可能是多元的,但任何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下的教育又都必须遵循一定的秩序来开展对人的教育,符合这种秩序的教育才可能是好的教育,否则教育就可能出问题,这一点对于德育也是同样适用的。但现实的教育特别是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还有一些问题。 三、当代学校德育自身缺陷在语文课上的几种反映及其弥补 (一)学校道德教育“非道德化”倾向在语文课上的反映及其弥补 学校道德教育“非道德化”指出现行的教育过程中有显而易见的“道德缺失”症状。“主要指在学校道德教育中,道德教育内容的泛

文档评论(0)

5566ww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21151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