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历史主干知识点复习课件11.pptVIP

2016届高考历史主干知识点复习课件11.ppt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究】材料中两段文字反映了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变化:井田制正式被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影响: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但也容易导致土地兼并,影响国家的赋税收入,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 【史论总结】   一、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生产组织形式: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也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2.土地制度: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君主私有制、地主私有制和自耕农私有制。 3.农业生产结构:种植业和家畜饲养业相结合,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4.生产模式:不断改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重视水利的兴修,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5.历史地位:封建农业在封建经济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 二、小农经济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的历史影响 1.进步性: (1)农民拥有部分土地,生产积极性较高,在小块土地上集约经营、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高度繁荣。 (2)小农是中国古代封建政府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农民的辛勤劳动是中国封建社会繁荣的基础。 2.局限性: (1)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2)明朝中期以后,小农经济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进入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名家评史】   【观点】中国传统农业是以家庭型的个体小生产为主要经营形式的。即使是大地主田产,绝大多数都不直接经营,采取分散租佃的方式,收取地租;耕作形式也是小农类型的田圃农业。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解读】作者认为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小生产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因为:(1)自耕农是家庭型的个体小生产。(2)大地主的田产,也是通过分散租佃的形式,采取家庭型的个体小生产。 【原创例证】“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的治乱,经济的衰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这句话强调了 (  ) A.农业的重要性 B.小农经济的重要性 C.家庭手工业的重要性 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 【解析】选B。依据材料中“小农们”“约束力”“直接决定”“最重要的变量”等信息可以看出,材料描述的是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中的重要性,故选B。A、C、D从材料中看不出,排除。   【观点】傅筑夫说:“由于地主阶级及其国家的剥削非常残酷,农民不能完全依靠租来的或自有的少量土地来维持生活,而必须经营一些可能经营的家庭副业,用以一方面满足自己的需要,另一方面还可以把多余的一点产品出卖,来补助生活。……于是这种由小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的经济形态,遂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基本核心。” ——《传统农业与小农经济研究述评》 【解读】本段材料主要描述了史学家傅筑夫对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特点的评论。作者认为:(1)小农经济下男耕女织是一种自然分工,耕织结合,以种植业为基础,家庭手工业的出现与地主阶级的剥削有关。(2)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的经济形态,是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基本核心。 重难点二 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史料探究】 1.影响手工业发展的因素 两宋之际和元末的大规模战乱,使定窑、龙泉窑等陆续衰落,相对安定的景德镇,遂成“天下窑器所聚”的瓷都。 元代景德镇制坯、烧瓷等分工不断细化,这时创制的青花瓷、釉里红和卵白釉,至今仍享有崇高声誉。 嘉靖至万历年间,商品经济大发展,加之西欧等海外市场的扩大,“景瓷”销量大增。 清初对御窑厂进行了诸多改革,如匠役制改为雇募制,使康乾时代景德镇瓷业再度鼎盛。 ——叶喆民《中国陶瓷史纲要》等 【探究】依据材料归纳,景德镇瓷器得以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注重借鉴和改进技术,不断细化分工;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海外需求的扩大;政府的重视。 2.古代手工业的成就 通邑大都酤(买卖)一岁千酿……其帛絮细布千钧(《说文》:钧,三十斤也),文采千匹,布皮革千石。 ——《汉书·货殖传》 及汉通西域,中国的丝绸,大量地运到中亚乃至地中海沿岸一带,成为国际市场上最著名的商品。中国的商人,并因此而有“丝绸人”之称。 ——翦伯赞《秦汉史》 * * 第七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12讲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一、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1.农业耕作工具的改进——从耒耜到曲辕犁: (1)夏、商和西周:耒、耜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2)春秋战国:铁农具出现。大约在春秋后期,牛耕开始出现,战国 中后期,_____用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