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讲义复习第十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理论分析报告.ppt

金融学讲义复习第十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理论分析报告.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均衡之间的 四边联动关系 市场供求 S D 货币供求 Md Ms 体现一种货币作用理论 是货币作用理论的发展:货币不是面纱,其对经济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 货币对经济的作用以货币供求失衡与均衡为载体。 在物价受抑制的条件下,通货膨胀可定义为由于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客观需要量,从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和货币流通速度减慢的经济现象。 我国学者认为:通货膨胀是在纸币流通情况下,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多,使有支付能力的货币购买力大于商品可供量,从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 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效应 促进论:适度的通货膨胀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具有增加产出的效应; 促退论: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有害无利,具有减少产出的效应; 中性论: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1978-1996年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 四次高通胀情况: 1978年(7.0%),1985年(8.8%), 1988年(18.5%),1994年(21.7%) 成因: 1.需求拉动型通胀:中国特色的总需求扩张机制 加快增长的政治决策→国家计委:投资立项 →财政扩张+货币扩张→总需求扩张→经济增长 率↑,通胀率↑。 2.成本推动型通胀:农产品价格上涨与通货膨胀 工业扩张→工业品价格↑→农产品相对价格↓,农业比较利益↓→农民弃田抛荒,加上工业用地↑→农产品耕种面积↓→农业减产→农产品价格↑→工资↑,工业品价格↑→通胀率↑ 3.转型期通胀:价格改革(放开)使短缺经济下隐性通胀公开化 4.结构性通胀:经济结构失衡与通货膨胀 基础产业与加工工业的矛盾:经济扩张→基础产业供应紧张,物价上涨→下游产品价格上涨 2003年后的通货膨胀成因分析 2003 —2006 年, 我国的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上升幅度较小, 分别为1.2 % , 3.9 % ,1.8 %和1.5 %。而进入2007 年后, 物价上涨幅度明显加大, 特别是受食品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2007 年1 —11 月CPI 累计上涨4. 6 %。 1.国内存在价格的结构性上涨, 猪肉和粮食等价格上涨带动其他食品价格上涨 2.国际主要粮油产区的产量下降,国际粮食价格普遍上涨, 带动国内食品价格上涨 3.人民币升值和高额外汇储备导致货币供应量过大 2003 —2006 年, 我国M2 年增长率平均高出GDP 增长率5.4 %。 人民币升值背景下的高额外汇储备迫使央行被动投放大量基础货币。以央行公布的2007 年6 月份的M2的数值377 832.15万亿元为基准, 2007 年上半年外汇储备为13 326.25 亿美元, 即便以7.5 的比率计算, 外汇占款导致的基础货币投放量比总货币供应量的四分之一还多。 4.低利率推大投资和资产泡沫导致货币供应量过大 2003 —2006 年, 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年增长率高达23 % , 比GDP 增长率高出13 %。投资增长过快过热导致市场流动性充裕和货币信贷投放过多, 是货币供应量过大的直接原因之一。 中国股票市场迅猛发展, 居民对股票投资的热情高涨, 导致大量的资金流入股市。上证综合指数在2003 —2005 年一直在1 000 多点徘徊, 而2006 年开始上涨, 至2008 年达到6 000 多点。偏离经济基本面的资产泡沫导致居民存款从银行搬家, 流入股市和房市, 进一步推高了货币供应量。 5.从成本推动层面看, 国际能源价格大幅上涨, 带动消费价格上涨 6.从成本推动层面看, 劳动力成本上升促进物价水平总体走高 7.居民对通货膨胀未来进一步发展的预期增强 三、通货紧缩的危害 经济增长率下降,失业增加 破坏信用关系 影响社会消费和投资 加重银行不良资产 1997—2002年通货紧缩的成因分析 四波冲击论: 1.第一波冲击:通货膨胀泡沫破灭(1993-1996年的“软着陆”紧缩效应) 2.第二波冲击: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 (1)直接冲击:外需下降 (2)间接冲击:金融紧缩 3.第三波冲击: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的深层次矛盾激化(1998年后) (1)国企改革及失业、养老、医疗、住房制度改革,大学收费制度改革→储蓄倾向↑,消费倾向↓。 (2)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拉大→消费倾向↓ (3)消费结构断层→消费↓ ● 城市消费结构断层:温饱型消费阶段(衣、 食、用,万元级)→小康富裕型(住、行、教育,数十万元级) ● 城乡消费结构断层:因为农民收入下降 ·农产品价格↓→农

文档评论(0)

南非的朋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