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物理学报 Acta Phys. Sin. Vol. 62, No. 1 (2013) 010701
差分吸收光谱技术在工业污染源烟气排放
监测中的应用*
†
孙友文 刘文清 谢品华 方武 曾议 司福祺 李先欣 詹锴
(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环境光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合肥 230031 )
( 2012 年4 月20 日收到; 2012 年7 月25 日收到修改稿)
研究了差分吸收光谱技术在工业污染源烟气排放监测中的应用及实现. 借助于独立的采样和前处理系统去除
烟尘和水汽对光谱拟合的影响. 为避免高浓度的SO2 在常温下发生光解, 将经前处理后的烟气加热至 150 ◦C 进行
测量. 采用Voigt 线型对SO , NO, NO 在185—235 nm 波段的吸收截面进行了展宽, 获得了高温气体的标准吸收截
2 2
面, 并与归一化的光谱仪仪器函数进行卷积得到了光谱拟合所需的有效吸收截面. 将反演结果与非分散红外分析仪
的测量结果进行了实时对比, 获得了较好的一致性, 验证了差分吸收光谱方法高准确度测量工业污染源烟气排放的
可行性.
关键词: 环境污染监测, 光学测量技术, 差分吸收光谱, 光谱拟合
PACS: 07.88.+y, 42.87.−d, 42.72.Bj, 33.20.Lg DOI: 10.7498/aps.62.010701
DOAS DOAS . DOAS
和被动 两种 被动 以太阳光、
1 引言
月光和星光等自然光的直射或散射光作为光源, 而
工业生产中的一些环节, 如原料生产、加工过 主动DOAS 则利用人工光源作光源, 目前主要是氙
程、燃烧过程、加热和冷却过程、成品整理过程 弧灯、氘灯及近期才发展起来的LED 光源. DOAS
8
等使用的生产设备或生产场所都可能成为工业污 技术最初由德国的Platt 等 在20 世纪80 年代提
染源 1−2 . SO , NO 等作为工业污染源排放的重 出, 我国于20 世纪90 年代末开始引进并逐步发展
x x
要组成部分, 不仅会破坏大气环境、危害人类健 该技术, 至今已开展了长光程、多次反射池、腔增
康, 也是城市雾霾的重要成因之一, 降低城市能见 强、直射太阳光或月光、车载、星载、多轴等多
度, 破坏地球辐射平衡, 影响全球气候. 由于这些有 种不同类型的主被动DOAS 技术, 广泛应用于环境
害排放物对环境具有潜在威胁, 很多国家都对固定 大气、区域污染源大气的污染监测及工业生产过
污染源的烟气排放实施在线监测, 以便进行有效控 程的诊断9−12 .
3 DOAS 技术应用于工业污染源的烟气排放监
制和治理 . 以前的烟气连续排放监测装置(con-
tinuous emission monitoring system, CEMS) 主要采 测时, 需克服烟气中高浓度的烟尘、水汽的影响.
用采样法, 包括直接采样和稀释采样两类. 近年来 此外由于常温下高浓度的待测气体SO2 受到紫外
差分吸收光谱法(differential optical absor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和挑战分析.pdf
- 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_优秀论文------水污染的防护和治理.doc
- 基坑排桩锚索支护及其土方开挖降水施工组织设计.doc
- 基于matlab仿真的数字调制和解调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
- 基于供应链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物流企业服务定价的研究.pdf
- 基于构造控制的地应力人工神经网络反演的研究2010.pdf
- 基于计算机模拟的QSAR模型和分子对接模型的研究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和人体内受体的结合作用.doc
- 基于模态曲率的结构损伤检测技术的研究.doc
- 基于石墨烯的功能化复合材料及在电化学储能中的应用_魏志凯.pdf
- 基于铁磁共振的超材料的研究进展.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