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药—— 凡是以中医传统理论为指导,进行采收、加工、炮制、制剂,以利于临床应用的药物称中药。 中药质量与产地密切相关。 这是由于各地的土壤、水质、气候、日照、雨量、肥料等自然条件不同所致,特别是土壤成份的差异对中药质量的影响尤为突出,故逐渐形成了使用“道地药材”的用药原则。 道地药材——是指产地历史悠久、品种优良、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一些药物,如吉林的人参,辽宁的细辛,云南的三七 。 二、中药的炮制 炮制的目的 1.消除或降低毒副作用 2.增强药效 3.改变药物性能 4.利于贮存 5.便于服用 三、中药性能 (一)四气 凡能治疗寒凉性疾病的药物,多属热性或温性。 寒、热之性不甚明显,谓之平性药。 凡能治疗温热性疾病的药物,多属凉性或寒性。 四气是指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 (二)五味 1.辛味:“能散、能行”,即具有发散、行气、行血作用。 2.甘味:“能补、能和、能缓”,即具有补益、调和、缓急作用。 3.酸味:“能收、能涩”,即具有收敛、固涩作用。 4.苦味:“能泄、能燥”,即具有通 泄、燥湿等作用。 5.咸味:“能下、能软”,即具有泻下 通便、软坚散结等作用。 另有淡味药,即无明显味道。“淡”则 “能渗、能利”,即能渗湿利便。 升,即上升提举; 降,即下达降逆; 浮,即向外发散; 沉,即向内收敛。 归经——药物对某经或某几经发生明显作用,而对其他经作用较少,甚至无作用,这种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称归经。 引经药——一些不但能自入某经,而且还能引导它药进入某经的药物,称引经药。 四、中药的用法 配伍 配伍——根据不同病情和临床辨证,有选择地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组合在一起应用叫配伍。 配伍七情 (1) 单行——用一味药治疗疾病谓单行。 (2) 相须——两种性能、功效相同或近似的药物合 用,以增强疗效的一种配伍方法叫相须。 (3) 相使——两种药合用,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 物为辅,辅药可以提高主药功效的配伍 方法谓相使。 (4) 相畏——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使其毒副作用减轻或消失的配伍方法称相畏。 (5) 相杀——一种药物能够清除另一种药物毒副作用的配伍叫相杀。 (6) 相恶——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使其作用减弱, 甚至消失的一种配伍谓相恶。 (7) 相反——两种药物配伍应用后,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即谓之相反。 第八章 中药 第二节 中药分类及常用中药 一、解表药 (一)辛温解表药 (二)辛凉解表药 二、祛风湿药 三、 祛湿药 (一)化湿燥湿药 (三)清热利湿药 四、清热药 (一)清热泻火药 (二)清热解毒药 (三)清热凉血药 五、消导药 六、泻下药 (一)攻下药 (二)润下药 七、袪痰止咳平喘药 (一)清热化痰药 (二)温化寒痰药 (三)止咳平喘药 八、温里药 九、理气药 十、理血药 (一)活血药 十、理血药 (二)止血药 十一、补益药 (一)补气药 (二)补血药 (三)补阴药 (四)补阳药 十三、平肝息风药 十四、安神药 5 ~ 10 通阳散结、导滞 行气 辛、苦,温 薤白 3 ~ 10 健脾消食、止痛 行气 辛、苦,温 木香 3 ~ 12 调经止痛、解郁 行气 辛、微苦,平 香附 3 ~ 10 化痰散结、消积 破气 苦、辛,微寒 枳实 3~10 燥湿化痰、和中 理气 苦、辛,温 陈皮 个性 共性 用量 (克) 功效 性味 药物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3 ~ 9 通络止痛、祛瘀 活血 辛,温 红花 5 ~ 10 润肠通便、祛瘀 活血 苦、甘,平 桃仁★ 5 ~ 15 凉血消肿、祛瘀止痛 清心除烦、通经 活血 苦,微寒 丹参△ 3 ~ 10 祛风止痛、行气 活血 辛,温 川芎 个性 共性 用量 (克) 功效 性味 药物 ★有小毒,不可过量。△反藜芦。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3 ~ 10 利尿通淋 化瘀止血 甘,平 蒲黄 3 ~ 10 消肿定痛 化瘀止血 甘、微苦,温 三七 3 ~ 10 消肿生肌 收敛止血 苦、甘、涩,微寒 白及△ 10~15 除湿止痢、解毒疗疮 截疟杀虫 收敛止血 苦、涩,平 仙鹤草 个性 共性 用量 (克) 功效 性味 药物 △反川乌、草乌、附子。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3 ~ 10 健脾、袪痰、解毒 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补气 甘,平 甘草○ 6 ~ 12 健脾、利水、燥湿 固表止汗、安胎 补气 苦、甘,温 白术 10 ~ 30 健脾、补肺 生津、养血 补气 甘,平 党参△ 10 ~ 15 升阳固表、利水、摄血活血、托毒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津津有味·读经典Level3《弗兰肯斯坦》译文.docx
- Zippo2008原版年册完整集合DE系列.pdf VIP
- 2025年体育产业数字化转型与体育赛事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报告.docx
- 纪委监委考试题及答案.doc VIP
- 基于“劳动育人”理念的家校共育小学生劳动素养的实践研究.docx VIP
- 2025年价格鉴证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和详细解析)(1010).docx VIP
- 相声艺术讲座——基本结构.pdf VIP
- 雨课堂学堂在线《生心理健康教育(广州中医药)》学堂云单元测试考核答案.pdf
- 黄金分割(北师大版)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获奖PPT课件.pptx VIP
- 运输服务优化方案.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