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疾病 * 疾病 * 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 affects mainly the veins in the lower leg and the thigh. It involves the formation of a clot (thrombus) in the larger veins of the area. * 吸收利用 代谢 维生素B12必须与胃壁细胞分泌的糖蛋白即“内因子”结合才能免受胃液消化而进人空肠吸收。胃粘膜萎缩所致“内因子”缺乏可影响维生素B12吸收,引起“恶性贫血”。 维生素B12从5-甲基四氢叶酸获得甲基,促进四氢叶酸的循环利用。因此维生素B12缺乏会导致叶酸的缺乏。 临床应用 恶性贫血; VB12缺乏所致的巨幼贫; 神经系统疾患 再障; 肝脏疾病; 白细胞减少症。 一组骨髓造血多功能干细胞减少,造血微环境受损,导致周围血全血细胞减少的综合征。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 药物:氯霉素、非甾体类抗炎药、磺胺类药 抗甲状腺药、抗精神病药等; 化学毒物:苯、六氯化苯(六六六)、 五氯苯酚(PCP); 放射、病毒感染、免疫因素、遗传等。 临床特点:贫血、出血、感染。 发病情况:年均发病率为 0.74/10 万, 其中有0.14/10万为重型再障, 青壮年居多,男多于女。 分类: 原发性再障; 继发性再障; 大约各占50%左右。 病理表现 全身红骨髓总容量减少、骨髓内脂肪组织增多; 全身淋巴组织及脾脏均有不同程度的萎缩; 重型患者全身骨髓多部位受累及,慢性患者骨髓呈 渐进性、向心性累及。 骨髓象 §有核细胞增生低下/ 极度低下; §造血细胞(粒、红、巨三系)显著减少或缺乏; §非造血细胞(网状、浆、组织嗜碱等细胞)及淋 巴细胞增多。 正常骨髓象 (100× 有核细胞增生活跃) 再障骨髓象 ( 100×有核细胞 增生极度减低) 正常骨髓象(1000×) 治疗原则: 方法: 刺激骨髓造血 改善微循环 调节免疫功能 骨髓移植 终止损害造血功能的毒物和药物,刺激骨髓造血。 1.免疫抑制治疗 ①抗淋巴/胸腺细胞球蛋白:严重再障 主要副作用:速发型过敏反应、血清病、一过性血细胞减少。用药前须作皮试。 ②环孢霉素A 副作用:肝、肾功能损害、牙龈增生、消化道反应。 ③抗淋巴+胸腺细胞球蛋白+环孢霉素A:强化免疫抑 制治疗,用于中度再障。 ④单克隆抗体、环磷酰胺、甲泼尼龙、丙种球蛋白。 2.刺激骨髓造血 ① 雄激素刺激骨髓造血 常用药物:司坦唑醇(康力龙)、丙酸睾丸酮、 十一酸睾丸酮(安雄) 副作用:肝功能损害 、女性男性化。 ② 造血生长因子 粒-单系集落刺激因子(G-M – CSF) 粒-单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3.造血干细胞移植、改善骨髓微循环:654-2、一叶秋碱 第二节 白细胞减少症 WBC (10 9 /L) 4.0~10.0 NEU% 50~70 Lym% 20~40 4.0 白细胞减少症 1.5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低于0.5~1.0(109/L)称为粒细胞缺乏症。 原因 (一)骨髓损伤 1.药物引起的损伤:抗肿瘤药物、免疫抑制剂。 2.化学毒物及放射线:苯及其衍生物、二硝基酚、砷、铋、 X线、γ线和中子。 3.免疫因素:自身免疫性粒细胞减少。 4.全身感染:细菌、病毒感染等。 5.异常细胞浸润骨髓:癌肿骨髓转移、造血系统恶性病及骨 髓纤维化等造成骨髓造血功能的衰竭。 6.细胞成熟障碍--无效造血:如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某些先 天性粒细胞缺乏症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异常 增生综合征、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也存在着成熟障 碍,而致粒细胞减少。 (三)血管外组织内的粒细胞需求增加,消耗加速。 (四)混合因素 如慢性特发性粒细胞减少症、周期性粒细胞减少症等。 (二)周围循环粒细胞分布异常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GF 能减轻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严重程度,降低发热的发生率,减少感染的发生、严重度和抗生素的作用,缩短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持续时间,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