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讲仕文化
第八讲 科举制度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子夏.《论语》 “人有三宝精气神,腹有诗书气自华” * * 一、科举制以前入仕的途径 选官用人是国之大事,为了保证人才选拔,国家一方面大力发展教育;另一方面不断探索和完善选官制度。 “中兴以人才为本”,自古有“得人者昌”,“失贤者亡”之说。 (一)禅让制 (二)世卿世禄制 (三)军功制 (四)客卿(养士)制 (五)察举、征辟制 (六)九品中正制 二、科举制的起源、兴盛与衰亡 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制。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元朝高明《琵琶记》 )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 (南宋·洪迈 《容斋随笔》) ▲隋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 魏晋南北朝时期,只是按照门第高低分配权力,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隋文帝开皇七年(587年)设“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两科。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科举制从隋朝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实行,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唐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完备 唐朝的帝王承袭了隋朝传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由此,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起来。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唐代科举有常举和制举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举,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举。 常举每年举行,考试科目有进士、秀才、明经、明法、明字、明算等多种。应试者以进士、明经两科为最多。明经、进士两科,最初都只是试策,考试的内容为经义或时务。后来两种考试的科目虽有变化,但基本精神是进士重诗赋和时务策,明经重帖经、墨义。 ▲宋朝——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改革时期 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有常科、制科和武举,其中进士科仍然最受重视,进士一等多数可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进士科为宰相科。宋吕祖谦说:“进士之科,往往皆为将相,皆极通显。” 宋代科举,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 首先,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和作用的范围。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由于扩大了录取范围,名额也成倍增加。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 其次,宋代确立了三年一次的三级考试制度。 宋代科举,最初是每年举行一次,有时一、二年不定。宋英宗治平三年,才正式定为三年一次。 宋太祖为了选拔真正踏实于封建统治而又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为之服务,于开宝六年实行殿试。自此以后,殿试成为科举制度的最高一级的考试,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制度。州试由各州进行,通过的举人可以进京参加省试。省试由礼部进行考试,在贡院内进行,连考三天。殿试则于宫内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及定出名次。殿试以后,不须再经吏部考试,直接授官。宋太祖还下令,考试及第后,不准对考官称师门,或自称门生。这样,所有及第的人都成了天子门生。殿试后分三甲放榜。南宋以后,还要举行皇帝宣布登科进士名次的典礼,并赐宴于琼苑,故称琼林宴,以后各代仿效,遂成定制。 再次,宋代科举在考试内容上也作了较大的改革。 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对科举考试的内容着手进行改革,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王安石对考试内容的改革,在于通经致用。熙宁八年,宋神宗下令废除诗赋、贴经、墨义取士,颁发王安石的《三经新义》和论、策取士。并把《易官义》《诗经》《书经》《周礼》《礼记》称为大经,《论语》《孟子》称为兼经,定为应考士子的必读书。规定进士考试为四场:一场考大经,二场考兼经,三场考论,最后一场考策。殿试仅考策,限千字以上。 王安石的改革,遭到苏轼等人的反对。后来随着政治斗争的变化,《三经新义》被取消,有时考诗赋,有时考经义,有时兼而有之,变换不定。 从宋代开始,科举开始实行糊名和誊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糊名,就是把考生考卷上的姓名、籍贯等密封起来,又称“弥封”或“封弥”。宋太宗时,根据陈靖的建议,对殿试实行糊名制。后来,宋仁宗下诏省试、州试均实行糊名制。但是,糊名之后,还可以认识字画。根据袁州人李夷宾建议,将考生的试卷另行誊录。考官评阅试卷时,不仅不知道考生的姓名,连考生的字迹也无从辨认。这种制度,对于防止主考官徇情取舍的确产生了很大的效力。但是,到了北宋末年,由于政治日趋腐败,此项制度也就流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臺師大美術系104學年度選課(日間學制)q&a大學部102學年度以前.pdf
- 高中及高等教育新學制-hongkongpubliclibraries.pdf
- 裘錦秋中學(屯門)juchingchusecondaryschool(tuenmun)經濟.doc
- 101.04.18高醫教字第1011101015號函公布-高雄醫學大學.pdf
- 擁有學位頒授權的自資院校及香港演藝學院新學制的入學要求(2010.pdf
- 2014-2015年度升學及就業輔導組工作計劃(一)、本組目標(二)、現況.pdf
- 公告-弘光科技大學.pdf
- 影片名稱《視點31–師.未來》-香港電台「通識網」.pdf
- 第八条博士学位课程学习和必修环节的总学分要求-南昌大学研究生院.doc
- 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留学介绍.doc-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就业信息网.doc
最近下载
- 中国移动2018年校园招聘考试笔试题目考试试卷-历年考试真题.doc VIP
- 基础会计洑建红习题答案(新税率).doc VIP
- 蟑螂防治_六_不同场所蟑螂的防治.docx VIP
- 人民大2023商务英语视听说(第1册)(第二版)PPTUnit 8 Work and Life.pptx VIP
- 医美皮肤美容产品芙语诺专业知识课件.pdf VIP
- 跨文化交际:中英文化对比 (14).ppt VIP
- 《乳腺癌术后康复锻炼课件》.ppt VIP
- 科研经费管理规定.docx VIP
- 鲁科版四年级上册劳动项目一 清洁与卫生——班级卫生大扫除(课件).pptx VIP
- 2025年秋学期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