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理论与框架效果.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关于新闻框架的实证研究 第一个事件发生在1983年9月1日韩国航空(KAL)007号客机进入苏联领空,遭苏联空军拦截并被击落于库页岛西南方的公海,死难269人: 第二个事件发生在1988年7月3日(两伊战争结束前),伊朗航空往返于阿巴斯港和迪拜的655号客机被美国海军导弹巡洋舰“文森斯“号击落,290名乘客和机组人员罹难。 新闻框架的“建构”包含了两层含义 : 第一层是“框限” ,即决定新闻取材范围,主要使用选择策略,选择不同的事实或事物不同属性加以提示或凸显; 第二层是“内在结构” ,这里主要使用重组策略,即在入选的报道内容各要素之间,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系统的联系与组合,由此建构新闻文本的完整意义。 两个故事性质非常接近,在恩曼特的分析中,对前者,美国媒体将其定性为“道义暴行”“邪恶”和“犯罪”;而后者,则归类于“技术问题”和“事故”的范畴 。 RM恩特曼在对美国主流媒体在报道韩国航空和伊朗航空事件所采用的不同新闻框架的比较分析后得出了:新闻框架表面上都很自然,容易淹没在无差别的文本之中,只有系统比较其叙事方式,才能完整可靠地揭示出这些框架。 新闻框架的建构与实现 第一种机制:报道规模控制——框架建构的基本。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报道量和报道顺序的控制,来放大或者淡化某个新闻事件的重要性或影响。 第二种机制:具体信息的呈现。 恩特曼认为,在这两次空难事件报道中,至少有以下四种显著因素帮助美国主流媒体建构了不同的新闻框架。 举例“政治名人与媒体:马英九报导的 新闻框架初探” 马英九从担任台北市长起至卸任国民党主席为止约十年来的新闻报导,从自由时报、联合报及中国时报三家报纸以等距抽样法抽取864则新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三家报纸在「政治名人」的新闻框架上,三报政治立场虽然被认为有差异,但是在马英九从政的三阶段中,无论就个人特质、政治风格、背景故事和拟社会互动等四种新闻框架的分布并无显着差异。整体而言,报纸最重视的是「政治风格」和「拟社会互动」框架;其次,三家报纸除了持续报导政治人物在公共场域的新闻外,也出现更多以流行文化场域和私领域的新闻报导。三家报纸在马英九从政三阶段中,使用「名人」报导的新闻框架日渐增加,也越来越重视「政治风格」、「个人特质」等两项和私领域及抽象印象有关的政治名人公众形象之新闻框架。 国内的许国贤(2005)曾以「民主政治的成本」专文探讨「政治庸俗化」产生的原因,并对「表演政治」有较深刻的剖析与阐释;而由「政治庸俗化」角度延伸之硕士论文,王建雄(2006)也有类似发现,不过该论文主要探讨即便政策牛肉不断的端出,但政策的设计却在政客操弄下,沦为讨好选民的一种短视(王建雄,2006),和「名人政治」概念显有落差。李人豪(2005)针对国会立委、电视记者、电视新闻之表现,分析电视新闻如何再现立法委员,是否着重呈现其表演行为,和本研究的取向接近,但更偏重政治人物表演行为的动机以及政治逐渐市场化之营销取向。而非政治「名人」的新闻报道特色和趋势分析。 因此,本研究希望分析现代媒体新闻报道,试图发展出名人政治现象的定则,包括政治人物使用何种政治场合、符码、再建构何种公众形象、影响为何等为研究目的,并且以下面两项自变项为主,探讨不同效果。两个自变项分别是: (一)报纸:以三家主要报纸《自由时报》、《联合报》和《中国时报》为主要分析样本,主要因为这三家报纸跨越马英九从政三个阶段,而且都有完整的政治新闻版。 (二)马英九从政三阶段:分别是马英九担任台北市长时期、马英九身兼台北市长和国民党主席时期,和马英九纯粹担任国民党主席时间,从1999年马英九担任台北市长,直到2007年2月13日马英九因特别费案被起诉卸任国民党主席为止。 曼尼和特维尔斯关于不同文本的表述框架对人们决策行为的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如果决策方案的表述框架是正面的人们倾向于肯定的方案。如果是负面的人们倾向于冒险的抉择。——框架效应 三 框架效果与受众框架 框架效果:框架是我们处理信息的认知结构,运用什么样的框架处理信息,会影响到我们对信息的处理记过,对事物的价值判断态度和行为反应。这种影响就是框架效果。 实验内容: 心理学家D.卡尼曼和A.特维尔斯在20世纪80年代做过的一个著名实验:他们假定发生了一场致命的传染病,有600人可能被感染并导致死亡,并设计了两组救助方案提供实验对象进行决策选择。第一组决策中,方案A是“200人可以获得救治”,方案B是“1/3的人被救治而2/3的人会死亡”。实验结果是,在接受这组调查的人中,有72%的人选择方案A,几乎占调查总数的四分之三。在第二组决策中,方案C是“将会导致400人死亡”,方案D是“无人死亡概率为1/3且600人全部死亡概率为2/3。”在接受这组调查的人中,有78%的人

文档评论(0)

四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