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里学.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期末作业考核 《学前儿童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镜像自我 答:来形容自我是与别人面对面互动的产物。别人好像一面镜子。我的自我意识是我从别人的心里看到别人怎么看的我 2.空间知觉 答:空间知觉是指对物体距离、形状、大小、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两个视网膜上的略有差异的映象,是观察物体空间关系的重要线索。抽象逻辑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联系的思维,是通过概括,判断和推理进行的。这是高级的思维方式。 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所谓个性就是个别性、个人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这个特质表现于外就是他的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等,任何人都是有个性的,也只能是一种个性化的存在,个性化是人的存在方式。(每题分共分)1.认识自己? 2.认识我的。。。? 3.从别人评价到自我评价? 4.表现自我到克服害羞?人类深度知觉能力是天生的吗?为弄清这个问题,吉布森和沃克发明了“视崖”装置。他们把婴儿或小动物放在视崖上,观察他们是否能知觉这种悬崖并进行躲避。视崖即视觉的悬崖。 实验逻辑(原理):实验设计的要点为排除过去经验对被试的影响,如果在排除过去经验的情况下,被试的结果和未排除时一样,那么即可证明知觉无需以往经验的支持,证明深度知觉和避免从高处跌落的能力是自动生成的,而非经验的产物。 实验装置:装置的中央有一个能容纳会爬的婴儿的平台,平台两边复盖着厚玻璃。平台与两边厚玻璃上铺着同样黑白相间的格子布料。一边的布料与玻璃紧贴,不造成深度,形成浅滩;另一边的布料与玻璃相隔数尺距离,造成深度,形成悬崖。? 实验时,让婴儿的母亲先后站在装置的深、浅两侧招唤婴儿,观察婴儿是否拒绝从有深度错觉的悬崖一边爬向母亲,借以研究婴儿的深度知觉的发生。实验证明,出生六个月左右(甚至更早些)的婴儿,尽管母亲向他(她)招手呼唤,诱导其爬向母亲,但均被拒绝。这说明他们已经具有了深度知觉的能力。动物实验表明,凡是一出生就会行走的动物,生后不久就能看出深度而躲避悬崖;而生后尚需经过一定时间才会行走的动物,则和人类的婴儿一样,要到会爬一段时间以后,才能看出深度而躲避悬崖。 吉布森和沃克(Gibson Walk,1961)对36名6.5~14个月会爬的婴儿进行了视崖测试,结果表明:有足够大的视崖深度时(大约90cm或更多),只有不到10%(3名)的婴儿会越过悬崖爬向母亲,而有27名婴儿从中间爬向浅滩。当深侧的方格图案距离玻璃板越来越近时,就有越来越多的婴儿爬过深滩;当视崖深度是26cm时,有38%的婴儿爬过深滩;而1m时只有8%(主要是年龄较大的婴儿)。 沃克(Walk,1979)研究发现,当视崖深度为26cm时,68%的7~9个月的婴儿爬过深滩,而10~13个月的婴儿只有23%。其结论是:1.婴儿很早就有了深度知觉;2.婴儿深度知觉的能力随着年龄的递增在不断发展;3.9个月以前的婴儿的深度知觉阈限为26cm。对婴儿视崖研究还发现,婴儿存在着深度恐惧 1)感觉的适应 感觉的适应是指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适应既可以提高人的感受性,也可以降低人的感受性。一般而言,弱刺激可以提高人的感受性,强刺激可以降低人的感受性。 感觉的适应表现:视觉适应最明显。视觉有明适应和暗适应。明适应的时间很短,约1分钟之内完成。暗适应所需时间较长,中央视觉转向边缘视觉。暗适应初期,锥体细胞与杆体细胞同时作用,之后,只有杆体细胞作用。暗适应程度与视紫红质的合成有关。 听觉的适应不太明显,听觉适应如纺织厂的工人对机器轰鸣声的适应。触觉的适应较为明显,如冬泳。 嗅觉的适应表现在“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如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味觉也有适应。 痛觉的适应很难发生。因此,痛觉才是有机体的警报系统。 (2)感觉的对比。感觉的对比是指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的对比可以分为同时对比和先后对比。 同时对比是指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产生的对比现象,如“月明星稀。 先后对比是指几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时所产生的对比现象。如,先吃糖,再吃苹果。 (3)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对其他感官的感受性造成一定的影响的现象。如微痛刺激可能使视觉感受性提高;微光刺激能提高听觉的感受性。强光刺激则降低听觉的感受性;噪音刺激降低其他感觉的感受性。 (4)不同感觉的补偿作用。某种感觉

文档评论(0)

基本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