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具体规则上的修复目标 法律原则上的目标—价值目标 规则上的目标—技术目标 如何避免技术霸权?如何更好地协调价值目标和技术目标? 具体规则上的修复目标 确定环境修复目标具体应该考虑的因素 环境质量要求 污染区域的未来用途 受影响公众的的诉求 可得的技术与成本 环境修复的目标的完善 环境修复的总体目标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修复受到损害的自然生态系统。 二是修补由于自然生态系统受到损害而导致的人与自然之间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损害。 环境修复的目标 修复目标定位欠科学合理 --目标单一、缺乏系统性 --追求短期效益、以政绩考核或者客户需求为导向 环境修复过程的监督和验收 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对土壤修复工程方案和相关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实施监督检查。 防止对被修复土壤及其周边环境造成新的污染 按照修复方案进行 达到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环境保护标准。 环境修复过程的监督和验收 环境修复验收标准 修复到什么程度才算合格? How clean is clean? 我国环境修复的问题 我国的环境修复存在许多制度上的问题: 修复目标定位欠科学合理 --目标单一、缺乏系统性 --追求短期效益、以政绩考核或者客户需求为导向 修复主体单一,以政府为主,企业负责的不多 修复责任不明确,修复工作没有常态化 修复标准欠缺,监督程序缺乏,验收考核缺乏尺度 修复的公众参与和法律救济制度缺如 第五节 环境修复制度 主要内容 环境修复的法律依据 环境修复的责任主体 环境修复的责任承担方式 环境修复的目标和方案 环境修复的过程监督与验收 何为环境修复 在污染环境中进行清除污染物质; 消除和减缓污染物质不良影响的持续和扩散; 恢复受损害区域生态系统的功能和价值。 环境修复的目的是救济环境损害 何为环境修复 污染治理—针对排污行为,达标排放,尽可能不产生污染危害。 限产停产—针对超标排放行为,责令排污者进行采取措施进行整治,实现达标排放。 环境修复—针对出现了环境损害和生态破坏的区域,以消除污染危害、修复受到损害的环境为目的。 环境修复案件 常州水污染修复案 6家化工企业为降低处置废酸的成本,雇佣没有处置天分的人员,间接将废酸偷排入河,导致水体严重污染。为修复环境,江苏省泰州市环保联合会2014年提起公益诉讼。法院判决6家企业补偿环境修复费用1.6亿余元。 环境修复案件 清镇尾矿修复案 2007年贵州清镇市人民法院在贵阳市两湖一库管理局诉某化工厂水污染责任案中,法院判决被告A化工公司在本判决生效之日立即停止其磷石膏尾矿库废渣场对环境的侵害,即停止该磷矿石膏尾矿库废渣场的使用,并于2008年3月31日之前采取相应措施,排除该磷矿石膏尾矿库废渣场对环境的妨碍,消除对环境的危险。 环境修复案件 昆明水域环境修复案 2010年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昆明市环保局诉昆明B公司与C公司环境污染侵权案中,法院判决两被告支付污染水域治理成本417.21万元。 环境修复案件 广州海域环境修复案 1999年广州海事法院在广东省珠海市环境保护局诉台州东海海运有限公司、中国船舶燃料供应福建有限公司海域污染损害赔偿纠纷案中。判决被告承担珠海市为恢复环境原貌而需投入的费用,计6,628,800元; 已投入的清污费用共325,000元等损失。 环境修复的法律依据 《环境保护法》第一条规定,“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环保法》第6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第28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环境保护目标和治理任务,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环境质量。未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的重点区域、流域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制定限期达标规划,并采取措施按期达标。 第32条:国家加强对大气、水、土壤等的保护,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调查、监测、评估和修复制度。 规定了政府改善(修复)环境的责任 判决环境修复的法律依据 《民法通则》 --第124条 -- 第134条 -- 第117条 《侵权责任法》第1565条 《海洋环境保护法》第42条 判决环境修复的法律依据 《民法通则》和《侵权责任法》等法律规定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恢复原状” 是否包括环境修复的内容? 恢复原状与环境修复 《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是否认可环境损害这种损害类型?是否保护环境利益? 恢复原状与环境修复 环境修复具有恢复原状的性质。两者有一定的同质性,都要求通过恢复受到损害的权利客体来救济权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5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六语言运用第十四讲:扩展语句,压缩语段,仿用、变换句式.ppt
- 2015高中历史 7.1 英国宪章运动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2.ppt
- 2015高中政治 1.1.2 政治权利与义务 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人教版必修2.ppt
- 2015公开课《民主决策:做出最佳选择》_政治_高中_张强_3701240001.ppt
- 2015国际风云(下).ppt
- 2015河南贸经统计制度说明1.ppt
- 2015届高考政治二轮专题四_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ppt
- 201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十八课_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ppt
- 2015届高三复习一轮政治生活第一单元单元总结.ppt
- 2015届三维设计人教A版 第六章 不等式、推理与证明及不等式选讲.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