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刑法史中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制度.docVIP

中外刑法史中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制度.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外刑法史中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制度.doc

中外刑法史中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制度 来源:磁铁 【内容提要】综观中外刑法史有关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规定,不乏科学合理之处可资借鉴。本文对此予以全面考察和梳理,并对相关制度规定进行提炼和概括。包括,首开刑事责任年龄和刑事责任能力规定之先河的“三赦”制度、不适用死刑、追究刑事责任的身高标准、追究刑事责任的基准以及刑事责任年龄的划分等。对这些制度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对我们今天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立法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未成年人刑事责任“三赦”制度身高标准刑事责任年龄 一、我国刑法史中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制度 我国封建社会的法律中并未出现刑事责任年龄和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但关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制度的规定和体现,在我国的刑法史中却由来已久。 (一)首开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制度先河的“三赦”制度 1、忽视不同年龄阶段刑事责任程度的差异 《周礼·秋官司寇之职》有“三赦”制度,即:“一赦曰幼弱,二赦曰老旄,三赦曰蠢愚。”⑴这是我国刑法史上第一次确定刑事责任年龄和刑事责任能力的制度。“赦”即对于犯罪来说,就是不处罚。“幼”和“弱”是两个概念。幼是以年龄为标准,弱是以体质为标准。依据古制,十五岁而冠,不满十五岁的概称为幼。身高不满六尺的,即所谓侏儒,概称为弱。幼和弱、老和旄、蠢和愚都有程度的差别。以不满十五岁为例,虽都属于幼的范畴,但有不满七岁、不满十岁和不满十五岁的差别,在不同等级年龄的限度之内,对于犯罪后应负的刑事责任也有轻重之别。古代刑法不加区别地一概予以赦之,反映了其固有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 2、定罪赦刑 《周礼》中的“三赦”制度,只是赦其刑,而并非不认为是犯罪,即在认为有罪的前提下不予处罚,此乃适用刑罚的常规。有常规,就有例外。《尚书吕刑》:“上刑适轻,下服,下刑适重,上服,轻重诸罚有权。”刑罚的轻重既有原则,又有例外,以例外作为原则的补充。以“三赦”制度作为适用刑罚的常规,只是从原则上确定“幼弱”、“老旄”、“蠢愚”的人犯罪,赦免其刑,遇有例外情况,也可不赦免其刑。这是我国西周刑法史上的特色之一,也表现了所谓的优老、怜幼、矜不成人,是以不危及君主统治为前提,否则就要追究刑事责任。同时,封建刑法对于一定年龄以下的“幼”虽予以赦刑,但仍定罪,未免有失之苛酷之嫌。 3、结果责任论的贯彻 《汉书·刑法志》规定了未满七岁的人的刑事责任,依据这一律令,未满七岁的,对“贼斗杀及犯殊死的罪,上请廷尉以闻,可以免除死刑,改处其他刑罚,除此以外,概不追究刑事责任。⑵这是将未满七岁作为限制和减轻刑事责任的年龄。未满七岁的幼童,缺乏辨认和控制能力,对“贼斗杀人及犯殊死”的罪,虽然减死,但是均要追究,这是结果责任论的必然归宿,也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残酷性和野蛮性。《唐律·名例》“诸年七十以上、十五岁以下及废疾,犯流罪以下,收赎;八十以上、十岁以下及笃疾,犯反、逆、杀人应死者,上请;……”。这是将刑事责任年龄和刑事责任能力并在一条加以规定,而以废疾比年满七十及未满十五岁的,以笃疾比八十以上及十岁以下的。所谓废疾,是指盲人、暗哑人以及具有其他严重残疾的人。所谓笃疾,是指完全丧失辨认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人及白痴和精神病人。废疾、笃疾只是减轻刑事责任能力,而不是分别情况,或者减轻刑事责任能力,或者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由此可见,封建社会刑法以结果作为担负刑事责任的基础,只要发生犯罪结果,都要追究刑事责任。清朝的律例,将应负刑事责任的年龄,由已满七岁改为未满七岁,后又改为未满六岁,并由三次免钩改为五次免钩,毫不掩饰他在刑事责任年龄方面贯彻结果责任论的原则。 (二)未成年人刑罚制度的规定和体现 1、不适用死刑 《魏书·刑罚志》:“大逆不道,腰斩。诛其同籍,年十四以下腐刑,女子没县官。”根据这一史料,因大逆不道缘坐同籍,满十四岁时,并诛:不满十四岁的,处以腐刑。汉文帝废除肉刑后,也废除了腐刑,但规定了以腐刑作为死刑的赎刑制度。东汉时,陈群为廷尉,废除以腐刑作为死刑的赎刑制度。北魏时又恢复了这一刑罚制度。北魏时期对于大逆不道缘坐同籍,对未满十四岁的男子适用腐刑,绝其生育能力,严绝恶迹,是不留遗于后世。尽管如此,却体现了对未满十四岁的男子不处死刑的原则,以之和“无小长,皆斩”相对比,是有很大进步的。 2、追究刑事责任的身高标准 根据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秦墓竹简提供的材料,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秦朝刑律中的刑事责任年龄,是以人的身高为标准的。《秦律·法律答问》中有三则有关的问答:其一,甲小未盈六尺,有马一匹自牧之,今马为人败,食人稼一石,问当论不当?不当论及赏(偿)稼。”其二,“甲某遣人盗杀人,受分十钱,问乙高未盈六尺,甲可(何)论?当磔。”其三,“甲盗牛,盗牛时高六尺,系一岁,复长,高六尺七寸,问甲可(何)论?当完城旦。⑶结合《秦律·仓律》“隶臣、城旦

文档评论(0)

eorihgvj5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