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通史复习.ppt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宋元政治 一、政权的更迭 二、宋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三、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 元:政治制度 1、中央:一省制 2、地方--行省制 宣政院--管理全国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事务 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琉球) 宣慰司--管理边远少数民族地区事务 影响:元朝实行一省制,宰相权力很大,是上层权力核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继承,是皇权争夺战中的重要依靠力量。元朝的相权是古代加强皇权、削弱相权大趋势下的一次重要反弹。 原因: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巩固统治 内容:见课本13页.强调琉球、万里石塘、西藏、中书省。 意义:元朝行省制度 1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2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1、打破坊市制 2、不受时间、空间限制; 3、不受官府直接监视; 4、城市经济职能增强; 5、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 6、出现商业名镇: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 中国古代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专业人户,称做“匠户”。 唐代已有工匠在官营手工业作坊内定期服役的 制度。 宋代匠户往往被官府以强制方式役使。 元代以后,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匠籍” ,由专门机构直接管理,不得脱籍改业,必须世代相袭,承担指定的工役。匠户没 有人身自由。 明代将匠户制度改为轮班轮作,除 分班定期服役外,其余时间可以自制成品进入市场销售,成为半自由的手工业者。清代顺治二年(1645)宣布废除“匠籍”,匠人才获得自由身份。 D 10、金庸的小说《射雕英雄传》是一部以南宋时期民族关系为背景的武侠小说,它多次被拍摄搬上荧屏,下列剧中场景设计符合史实的是 A.南宋初年,襄阳城内的铁匠普遍流行用焦炭冶铁制造武器 B.杨康在发脾气时打碎了一个斗彩花瓶 C.黄蓉为讨好洪七公,特意做了当地小吃烤蕃薯 D.郭靖到秀水(浙江嘉兴)去接师父,得知苏、湖、常、秀有“天下粮仓”之美称 B 6、元代并名的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睡也香甜。布农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是神仙。”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 A.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 B.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 C.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 D.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D 3、“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语出宋真宗赵恒)这首诗不能说明 A.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B.重视伦理道德的教化作用 C.儒家经典成为学校教科书 D.皇族考取功名后承袭恩荫 D 11、(宋)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集市商品交易种类繁多 B.定期的集市在乡村出现 C.商品贸易以服务农耕为主 D.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 中书省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皇帝 (3)元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中央--“一省制” 御史台 枢密院 二、宋元时期的经济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经济重心 : 农业技术: 冶炼业:南宋:开始用焦炭冶铁 纺织业:棉花种植广泛,元代黄道婆发明脚踏三锭纺车 松江--棉纺织业中心 陶瓷业:宋:景德镇成为“瓷都”、五大名窑 元:青花瓷 釉里红 、 匠籍制度 造船业:南宋明州、泉州、广州是造船中心 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至江浙地区 货币: 北宋:出现世界最早纸币--交子 元:纯纸币流通政权 市镇:宋城市,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对外贸易:北宋:广州设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 南宋:泉州是世界最大贸易港口 杭州-最大商业和手工业中心 高转筒车、元政府的农桑辑要》宋朝的农学家陈敷《农书》 原因 表现 影响 引进占城稻.棉花种植到了长江流域,经济作用种植扩大 宋城市特点: 第四节两宋时期的经济和文化 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一)农业 高转筒车 (明)徐光启 《农政全书》) 士贵要予赋水轮因广之幸率介卿同作兼呈郭宰 吴侬踏车茧盈足,用力多而见功少。 江南水轮不假人,智者创物真大巧。 一轮十筒挹且注,循环上下无时了。

文档评论(0)

光光文挡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