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知识点总复习课件20.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三历史知识点总复习课件20.ppt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 *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9课时 戊戌变法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基础再现 一、社会背景  1.民族危机 :甲午战争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列强乘机扩大对中国的政治侵略与经济掠夺,这激发了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2.经济基础 :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阶级基础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4.思想基础: 西方近代思想的传入;资产阶级维新思潮的兴起。 二、过程  1.开始 :公车上书。 2.兴起  (1)创办报纸:1985年康有为在北京创办了《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在上海创办《强学报》后改为《时务报》发行最为广泛。 (2)组织学会:1895年康有为在北京组织了维新派的第一个政治团体强学会。 (3)创办学堂:长沙创办了“时务学堂”。 (4)上书请愿:1898年上清帝第五、六书。 3.高潮 :1898年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实行变法。 (1)政治:准许臣民上书言事;举荐人才;精简机构,裁撤冗员;取消旗人特权。  (2)经济:鼓励发展农工商业;创办国家银行;编制国家预算和决算;举办邮政。 (3)文教:废八股;创办各种学堂;派人留学;准许民间办报;设译书局。 (4)军事:按西法武装训练新式军队,添造军舰。 4.结果 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重新“训政”,继而大肆搜捕维新派,杀害“戊戌六君子”。政变后除京师大学堂被保留外,其他新政措施全部被取消。 5.失败原因 (1)封建顽固势力对新政的破坏和镇压。 (2)变法运动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较为薄弱。 (3)改革没有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使改革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4)执行新政的地方官员阳奉阴违,新政无法落实;变法采用“和平”、“合法”的手段和自上而下的方式;对帝国主义的幻想。 (5)国际环境:19世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加紧侵略中国。 三、戊戌变法的评价  1.历史意义  (1)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 (2)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3)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变封建君主专制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在经济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2.历史局限  (1)变法局限在社会上层,没有深入广大人民群众,因而没有形成变革旧制的巨大社会力量。 (2)变法的内容与维新派的主张有一定差距,如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政治主张在变法实践中没有体现,表现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3.性质 :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4.教训: 在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改良主义道路走不通, 高分跨栏 一、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 发生于19世纪末的戊戌变法运动,不但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而且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同时也是早期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力图摆脱封建思想束缚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要了解其产生的历史根源,可从以下三点来分析: 1.思想基础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出现了以王韬、薛福成等一批知识分子为代表的早期维新思潮。他们要求抵抗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这些维新思潮为戊戌变法提供了思想基础。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