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主要内容 9.1 钢的淬火 9.2 钢的回火 9.3 淬火、回火缺陷及其预防 9.4 淬火新工艺的发展 (2)低碳位错马氏体的分解 自回火:低碳钢Ms高,在淬火过程中除了可能发生C原子的偏聚外,在最先形成的M还可能发生部分M分解,析出K,这一特征称为自回火。 在淬成马氏体的过程中发生碳原子向位错偏聚 自回火 析出碳化物,Ms越高、冷速越慢,K越多 回火时,T<200℃不发生碳化物的析出,以偏聚区的形式存在;T>200℃时,才分解析出碳化物 (3)中碳钢 兼具有低碳马氏体和高碳马氏体的回火特征。 碳化物转变的形核长大: ①原位生长(原位转变) 合金碳化物在渗碳体-铁素体界面上形核并长大,直至渗碳体消失,由更细小弥散分布的合金碳化物代替。 ②独立形核长大(离位转变) 合金碳化物在α相的位错、板条边界和原奥氏体晶界上形核,然后以消耗渗碳体而长大。 1.合金元素对马氏体分解的影响 2.合金元素对残余奥氏体转变的影响 3.合金元素对碳化物转变的影响 合金钢回火时碳化物转变的可能顺序为: 4.回火时的二次硬化现象 钼含量对低碳(0.1%C)钼钢马氏体二次硬化作用的影响 5.合金元素对α相回复和再结晶的影响 1. 低温回火: 温度:150~250℃ 主要组织:回火马氏体 目的:保持高硬度、高强度和良好耐磨性的同时,适当提高淬火钢的韧性,并显著降低钢的淬火应力和脆性。 适用于:高碳钢、合金工具钢制造的刃具、量具和模具等。 2. 中温回火: 温度:350~500℃ 主要组织:回火屈氏体 目的:获得高的弹性极限和屈服极限、较高的强度和硬度、良好的塑性和韧性,消除应力。 适用于:含碳量为0.6~0.9%的碳素弹簧钢和含碳量为0.45~0.75%的合金弹簧钢。 3. 高温回火 温度:500~650℃ 主要组织:回火索氏体 调质处理=淬火+高温回火 目的:获得良好的强韧性配合,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 适用于:中碳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制造的各种受力比较复杂的重要结构件。 六、 回火工艺的分类及应用 制订回火工艺,主要根据以下几点: ①化学成分; ②工件的性能要求; ③淬火后的组织; ④硬度 来正确地选择回火温度、保温时间、回火后的冷却以及回火方法,保证满足工件的组织与性能。 七、 回火工艺的制定 回火温度是决定钢件回火后组织与硬度的最重要因素。根据对性能的需要分低、中、高温回火。 ①低温回火(T<250℃) 工具、量具、模具、滚动轴承等工件,要求它们具有高的强度、硬度、耐磨性。制作时,用高C钢制作,淬火后才能达到高硬度,但组织韧性极差孪晶M),内应力较大,需采用低温回火(150~250℃)回火,即降低了内应力,沉淀析出了ε-碳化物,aK↗,又保持高硬度、强度和耐磨性。 1. 回火温度的确定 ②中温回火(350~500℃) 用于弹簧钢,可获得疲劳极限、弹性极限、强度、aK配合最好。0.6~0.9%C碳素钢、0.45~0.75%C合金钢在此温度回火,可获得最大弹性极限(中温回火后得到回火T组织,K已开始聚集球化,弥散分布在铁素体基体上,且基体已开始回复)。 ③高温回火(>500℃) 主要用于要求有优良综合机械性能的结构零件。如:发动机曲轴、连杆、汽车拖拉机半轴、机体主轴 、齿轮。调质处理就是淬火后高温回火处理,获得回火S’组织。即:F基体上弥散分布着球状 Fe3C,基体已基本上回复和再结晶,内应力基本消除,所以综合性好。 (1)使工件表内温度均匀; (2)保证组织转变充分进行; (3)尽可能降低或消除内应力; (4)回火后的性能符合技术要求。 确定回火温度和时间应保证: 回火温度多采用试验值法(见下表),为防止第一次回火后硬度低于技术要求,建议在淬火硬度正常情况下,回火温度先选下限进行,比较回火后的实测硬度与技术要求偏差程度后再做调整。 钢材回火温度与回火后硬度对照表 ①对于低温回火: τ=2.4D+30 τ:保温时间(min) D:有效厚度(㎜) ②对于中、高温回火: τ=0.8D+20(盐炉) τ=1.5D+40 (空气炉) 2. 回火时间的确定 经验公式法: 加热时间 + 组织转变时间 + 应力弛豫时间 确定回火时的保温时间要考虑工件截面厚度: 每25mm厚度保温1~2h,回火温度高时可酌情缩短。 ● 300℃以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