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物流变详解.ppt
第一个人造高分子——硝酸纤维素(1845、瑞士舍恩拜恩) 第一个合成高分子——酚醛树脂(1909、美国贝克兰) 高分子概念的提出——20世纪20年代(德国施陶丁格) 第一个合成橡胶——丁钠橡胶(1910年俄国列别捷夫) 初期的合成聚合物——聚苯乙烯、聚醋酸乙烯酯、有机玻璃等(20世纪30年代前) 加聚产物——高压聚乙烯,1934年英国福西特和吉布森 缩聚产物——尼龙和聚酯,1935年美国卡罗瑟斯(Dupont) 高分子溶液理论及分子量测定——50年代,美国弗洛里 金属有机络合引发剂的发明——50年代,齐格勒-纳塔 工程塑料的出现——50年代 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出现和应用 高分子发展的新时代——新理论、新方法、新材料和新工艺 人类进入了高分子的时代 产量大、品种多、应用广 聚合物已成为用量最大的材料。 高分子材料的品种繁多,可以用于制备性能优异的各种制品。 高分子材料已应用于国民经济所有的技术领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塔式反应器 合成橡胶 经分离操作得到的合成橡胶通常是直径I0-20mm的颗粒,易粘结成团。含水量40%-50%,不能用气流干燥或沸腾干燥的方法进行干燥,而采用箱式干燥机或挤压膨胀干燥机干燥。 在高分子合成工业中,正确、合理的选择和使用引发剂,对于提高聚合反应速度、缩短 聚合反应时间提高生产率,具有重要意义。 1.首先根据聚合实施方式 油溶性(本体,悬浮,溶液) 水溶性 乳液 2.聚合反应温度选择引发剂 3. 第四,根据分解活化能(Ed)选择引发剂。 4. 根据分解速度常数选择引发剂。根据引发剂的半衰期选择引发剂。 Kd大,分解速率快,半衰期短引发活性高 间歇法聚合过程中:反应时间应当是引发剂半衰期的2倍以上.其 倍数因单体种类不同而不同。氯乙烯聚合反应时间通常为所用 引发剂在同一温度下半衰期的3倍;而苯乙烯聚合反应时间则应当是6—8倍。 复合引发剂:两种不同半衰期的引发剂的混合。 连续聚合过程中:连续聚合过程中应当根据物料在反应器中的平均停留时间选择适当的引发剂。 在搅拌非常均 匀的反应器中,未分解的引发剂量与停留时间的关系可用经验公式计算: 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生产工艺 熔融指数(单位g)用如图所示的标准装置(熔融指数测定仪)来测定。 将被测塑料装入加热料筒中并进行加热,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测定塑料熔体在10min内从出料孔挤出的重量。 球形胶束 棒状胶束 层状胶束 乳液聚合速率 根据 则乳液聚合的反应速率为: 而双基终止后的聚合度为: 式中的N为每毫升乳液中含乳胶粒的数目;ρ1 为水相中自由基产生的速度。 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 Davies 的方法(1957): HLB=7+∑(亲水的基团值 )-∑(亲油的基团值 ) HLB值= 亲水基质量 亲水基质量+憎水基质量 ×20 石蜡无亲水基,所以HLB=0;聚乙二醇,全部是亲水基,HLB=20。其余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HLB值介于0~20之间。 对非离子型的表面活性剂,HLB的计算公式为: 某些表面活性剂的HLB值 对于大多数乳化剂来说,HLB值处于l-40之间。 两种乳化剂混合使用时,混合乳化剂的HLB值可按质量平均: 式中 mA--乳化剂A的质量分数 mB--乳化剂B的质量分数 13.3-13.7 11.95-13.05 聚丙烯腈 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丙烯酸乙酯共聚物(质量比1:1) 13.0-16.0 14.5-17.5 12.1-13.7 11.8-12.4 聚苯乙烯 聚醋酸乙烯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聚丙烯酸乙酯 最佳HLB值范围 O/W型聚合物乳液 最佳HLB值范围 O/W型聚合物乳液 O/W型聚合物乳液的最佳HLB值范围 根据需要,可根据HLB值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例如:HLB值在2~6之间,可作油包水型的乳化剂;8~10之间作润湿剂;12~18之间作为水包油型乳化剂。 HLB值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 |———| |——| |——| |——| | 石蜡 W/O乳化剂 润湿剂 洗涤剂 增溶剂 | |————| 聚乙二醇 O/W乳化剂 b. CMC值 乳化剂(表面活性剂)溶液某些性质发生突变现象的原因 临界浓度下 单分子状态溶解或分散于水中 达到临界浓度 若干个表面活性剂分子聚集形成带有电荷的胶体粒子(胶束),亲油基团靠在一起,而亲水基团向外伸向水中。 表面活性剂分子形成胶束时的最低浓度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山东省山东省实验中学2025届高三6月第二次模拟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pdf VIP
- 2018-2022年上海科技大学861电路原理考研真题.pdf VIP
- 人音版 音乐四年级上册哦,十分钟(课件).pptx VIP
-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pdf VIP
- 开关电源的原理与维修.ppt VIP
-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同步教学 第14章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1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__认识勾股定理.ppt VIP
- 都是龙袍惹的祸-剧本 1.pdf VIP
-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x VIP
- 泄漏与修复(LDAR)检测报告.pdf VIP
- 全国高校体育单招考试语文卷模拟试题练习题(+答案解析).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