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3日本殖民与战后香港政治转型教程.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日本殖民与战后香港政治转型 一、日占时代的政治和政策 ◆日据时间:1941年12月25日至1945年8月30日 ◆政治制度:“军政厅时期”(1941年12月底至1942年2月下旬);“民政府时期(香港占领地总督部)”(1942年2月25日至1945年8月30日) ◆统治目标及特点:将香港视为一个堡垒、补给站、华南的中枢和军事基地和向东南亚发展的跳板。相对于港英政府更为精简、灵活。便于集中力量办最主要的事情。笼络华人精英,实行“以华制华”。 军政厅的架构 总务部 中华总商会 民政部 1942年1月14 ★军政厅首长 经济部 香港善后处理委员会(临时) (酒井隆中将)司法部 9-12人 委员 海事部 归乡委员会 区政联络所 ◆1942年1月10日,酒井隆在半岛酒店宴请133名华人精英,后授意成立“善后会”。主席罗旭龢爵士、副主席周寿臣爵士。其余委员多为知名华人。 “归乡政策”:为维持香港补给平衡,日港政府先后成立“归乡委员会”和“归乡事务部”。利用一切社会组织(宗亲会、同乡会、商会等)“劝道”港人回乡。战前人口1615629人,至香港光复时仅有六十万人左右。 民政府时期的政治架构 香港占领地总督部(1942.02.25,矶谷廉介) 参谋部 总务长官 副长官 (宪、警、防) (政府首脑) 民治 财政 交通 经济 报导 管理 外事 “华民代表会” “华民各界协议会” 地区所制 所有香港华人 “华民代表会”:由一名主席(罗旭龢)和二名(后增至三名)委员组成。为香港华人的最高咨询机构。每日例会向港日政府反映民意及作出提议。 “华民各界协议会”:由“华民代表会”挑选,受其指导。一个主席(周寿臣)、副主席和十九名委员组成。每两星期开会一次,听取社会各阶层意见及协助推行已厘定的政策。 港日政府网络的两华会成员都为一时俊彦,是当时香港各界的代表人物,这种政制设置颇费苦心。 区所制 港英政府在地方一直没有分区治理。只是在地方设置了许多直属中央的分支机构。 港日政府将实际行政权力渗透到各个街区,开香港百年未有之新局。同时严密了对香港人民的监视与控制。 区所制与两华会横纵交错,组成了日本在香港的统治网络。两华会在抗战结束之前逐渐名存实亡。 民治部 港岛地区事务所 九龙地区事务所 新界地方事务所 总务科 经济科 卫生科 总务科 经济科 卫生科 总务科 经济科 卫生科 ★ 各区区政所(区役所) 港岛12个区、九龙9个区、新界7个。各区设正副所长一人,所长由当地知名华人担任。区所在香港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诸如米粮配给,户口调查、居民回迁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宪兵部分登记制度:一百六十万华人中有六成是从内地迁入,港日政府为严密管控人民,制订了严格而详细的等级制度。诸凡出入境、商业活动、物业变更等等事情均须向宪兵部申请登记。繁复的等级制度让日本对香港的管控变得空前严厉。 日本的文化同化政策:为全力洗刷英国殖民政策的痕迹,更改街道名称、改授日文课程、大力宣扬日本文化(节庆等等) 從中文課本看日治教育 以下是日治時期的中國語文課本---《高小公民》的目錄: 目錄 首頁: 《卷頭告諭》 一:新生香港 二:興亞進行曲 三:農為國本 四:慎言 五至七:由香港至東京(一至三) 八:日本刀 九:香港史料之一頁 十至十一:鴉片故事(一至二) 十二:忠靈塔 十三:日本的體育 十四:中日文化交流 十五至十六:遊日歸來(一至二) 《卷頭告諭》是當時日本總督磯谷廉介(右)履新當天向全港發表的,其他如忠靈塔、日本刀、日本的體育等篇章均以教授日本文化社主要內容,課程充滿日本文化。 以從

文档评论(0)

我是兰花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