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影响该地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市场和地形 B.科技和资金 C.政策和劳动力 D.市场和交通 4.图中地理事物布局最不合理的是( ????)。 A.游览道路 B.温室大棚 C.养猪场 D.接待中心 【解析】 第3题,图中大棚农业、养猪场、鱼塘的主导区位因素为市场;柑橘林、农田的主导区位因素为地形。第4题,养猪场布局在河流上游、游览道路旁,影响水源及游客观光。 【答案】 3.A 4.C 准备工作。读图,回答5~6题。 连接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设计全长123公里,多年备受关注的世界最长的海底隧道——大连至烟台渤海海底隧道项目目前开始前期 5.该海底隧道的建设所考虑的条件包括( ????)。 ①技术支撑 ②地质环境 ③生态系统 ④城镇分布 ⑤人口密度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6.下列关于隧道建成后对区域发展产生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 B.缓解大连港交通运输压力 C.提高半岛间运输效率 ???? D.促进区域生产要素交流 【解析】 第5题,海底隧道建设不需要考虑城镇分布与人口密度等条件;第6题,隧道建成后,加强了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之间的联系,促进区域间生产要素的流通,对于大连港的运输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答案】 5.A 6.B 下图中的S国石油工业发达。近几年,该国的服装工厂多从中国等地进口成品服装,但使用本厂商标进行销售。读图,回答7~8题。 7.M城市发展石化工业,其主导区位条件是( ????)。 A.劳动力资源丰富 B.科技力量雄厚 C.接近原料地 D.接近消费市场 8.该国服装工厂生产经营方式发生变化,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原料资源短缺 B.劳动力成本上升 C.能源供应不足 D.市场需求减小 【解析】 第7题,读图可知,M城市周围并没有油井的分布,此处发展石化工业主要是位于大城市,消费市场广阔。第8题,服装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从我国进口成品服装,本国不再生产,说明该国劳动力价格上涨,生产成本上升。 【答案】 7.D 8.B 网图,回答9~10题。 物流业是现代生产和消费活动的重要支撑。读我国中部五省物流 9.影响现代物流网空间布局的主要条件是( ????)。 A.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 B.区域合作和交通发展 C.交通发展和信息通畅 D.信息通畅和区域合作 10.下列经济活动中,依赖物流支持的是( ????)。 A.电子商务 B.手机充费 C.房屋中介 D.电视广告 【解析】 第9题,交通发展和信息通畅可以使货物在不同区域之间快捷流通。第10题,电子商务活动只有通过物流才能将商业活动的生产起点和消费终点联系起来。 【答案】 9.C 10.A 11.读我国工业转移路线示意图。下列有关我国工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改革开放初期,国外产业向大陆转移 B.20世纪90年代,沿海企业向内地转移 C.工业转移的部门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D.促成工业转移的最主要因素是市场需求 【解析】 我国工业转移的部门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答案】 C 二、综合题(共56分) 12.读某城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32分) 【热点预测】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截至2012年底,52.57%的城镇化率已经让我国同世界平均水平大体相当,不过在这个已经过半的城镇化率背后,却隐藏着诸多的城市病 亟待“医治”。目前由于城市承载能力有限,一些城市面临无序开发、人口过度集聚、重经济轻环境等“城市病”问题。《国务院关于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大量农村转移人口的拥入已经让城市社会面临严峻的挑战,现实就是被纳入城镇人口统计的2亿多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未能在教育、就 业、医疗、养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平等享受城镇居民的基本公 共服务。现行户籍管理、土地管理、社会保障、财税金融、行政管理等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固化了已经形成的城乡利益失衡格局,制约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 (1)从城市化所处阶段、起步早晚、目前速度、城市化水平等方面,说明我国城市化的特点。 (2)简析“城市病”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主要表现。 (3)试对我国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发展方向提出一些建议。 【答案】????(1)中期阶段;起步晚;速度快;水平一般。 (2)主要原因:城市人口增长过快;城市规模无限制扩大,城市经济畸形发展;农村劳动力过剩。 主要表现: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生态破坏,如水域面积减少、绿地减少等;社会治安压力大;交通拥堵;住房困难;基础设施 不完善;等等。 (3)发展生态城市;建设节能建筑;发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化学】《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鲁科版选修)解读.ppt
- 【全程学习方略】版高中化学第课时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多媒体教学鲁科版选修解读.ppt
- 1-宽带接入概述解读.ppt
- ++模拟电路实验与综合设计解读.ppt
- 【课堂新坐标】复习(固考基+抓细节+重落实)-曲线运动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含高考模拟)解读.ppt
- 【备考】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水的运动(中图版)(共张)解读.ppt
- 1.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解读.ppt
- 【金版教程】届高考物理大一轮总复习-电磁感应规律的综合应用(一)(电路和图象)解读.ppt
- §高压氧治疗的护理解读.ppt
- 【考前三个月】届高考化学(人教通用)考前专题复习学案专题+有机化学基础(页含答案)解读.doc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