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商业街——商业建筑设计参考资料.doc

中国十大商业街——商业建筑设计参考资料.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十大商业街——商业建筑设计参考资料.doc

1898年哈尔滨开始大规模地修筑铁路和建设城市,来自关内及邻省的劳工大量涌入哈尔滨,原沿江地段是古河道,尽是荒凉低洼的草甸子,运送铁路器材的马车在泥泞中开出一条土道,这便是中央大街的雏形。至1900年即形成“中国大街”,意为中国人住的大街。 由于埠头区的建立,这里俄人的铺子也多了起来,牌匾多用俄文,他们经营杂货等,所以虽称“中国大街”,但两侧多为欧式建筑,商业也多为外国人经营,犹如外国城市一般。 1924年5月,由俄国工程师科姆特拉肖克设计、监工,中央大街铺上了方石。铺路用的方块石为花岗岩雕铸,长18厘米宽10厘米,其形状大小如俄式的小面包,一块一块,精精巧巧,密密实实,光光亮亮。路铺得这样艺术,在中外建筑史上都是少见的。据说当时一块方石的价格就值一个银元,一个银元够穷人吃一个月的。几百米的中国大街可谓金子铺成的路。据有关专家测定,中央大街 哈尔滨中央大街(17张) 的方石块还能磨上一二百年。 方石使得中央大街顿时显得华贵起来,当时中国大街上的外国商店、药店、饭店、旅店、酒吧、舞厅不计其数,其中道里秋林分公司、马迭尔旅馆在整个远东地区也颇有名气。在这条哈尔滨最时髦的街上,俄国的毛皮、英国的呢绒、法国的香水、德国的药品、日本的棉布、美国的洋油、瑞士的钟表、爪哇的砂糖、印度的麻袋,以及各国干鲜果品均有出售,不亚于一个国际商品博览会。 1925年7月,中国大街正式改称“中央大街”。中央大街,仍保持原来光滑的方块花岗石铺砌的路面。街道两侧商业、饮食服务网点近200家,形成了门类齐全、服务较为完备的商服中心,各商家纷纷重新装饰门面,贴金镶银,张灯结彩,把中央大街打扮得更加富丽堂皇,成为哈尔滨最著名的最富特色的商业一条街。1997年,哈尔滨市政府把中央大街定为步行街。首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之一。 武汉江汉路有“楚天第一街”美誉,在武汉近百年的发展史上,商业地位至尊。 江汉路始名于20世纪30年代,曾有“车马如梭人似织,夜深歌吹未曾休”的诗句来形容它,是内地的一个“小香港”。现在江汉路还可见30年代遗留下来的西洋建筑,1210米的江汉路一字排开欧陆风格、罗马风格、拜占庭风格…故坊间有“江汉路是武汉20世纪建筑的博物馆”之说,经过1999年的大规模改造,更显气度不凡。 经过几十年时光雕琢,江汉路成为汉口最繁华的区域之一,近30个行业的店铺星罗棋布,单是老字号就有90多家。漫步江汉路,浓郁的芝麻香源自“蔡林记”,清醇的糯米香飘出璇宫“贵宾厅”,喝一口“小桃园”煨出的排骨藕汤,使你入口就是千湖之省的良好口感。 在池莉笔下,江汉路步行街扮演着武汉最繁华之地的角色;在平凡生活里,市井小民在热闹的大街熙来攘往 上海的南京路是世界闻名的商业街区,既是上海开埠后最早建立的一条商业街,也是1949年以前亚太地区最繁华的商业街。在当时堪称万商云集,引领举国乃至远东之商业潮流,四大百货公司更是创造亚洲百货业无数第一。它东起外滩、西迄延安西路,横跨静安、黄浦两区,全长5.5公里,以西藏中路为界分为东西两段。1945年,国民政府从列强手上回收所有租界后将南京路改名南京东路,静安寺路改名南京西路。故广义的南京路包括上海十大商业中心中的两个:南京东路与南京西路——南京东路(包括南京路步行街)主要是平价商业区和旅游区;而南京西路(包括静安寺地区)则是中国商铺租金最高也是全上海最奢华的时尚商业街区,以奢侈品和高端个性消费为主。狭义的南京路即1945年以前的南京路则专指今天的南京东路。 19世纪70年代,外国消费品大量涌进上海,洋杂货店日益增多,南京路商业进入兴盛时期。有《沪江商业市景词》为证:“满街装饰让银楼,其次绸庄与疋头,更有东西洋广货,奇珍异产宝光流。”光绪六年(1880年)左右,洋广杂货店大户恒昌甡,兴昌祥等开始经营批发业务。至光绪三十二年,南京路有洋广杂货、洋布绸缎、衣庄、银楼、茶食等30余个行业的商店184家。民国3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我国民族工商业因帝国主义忙于大战而得到较大发展。随着南京路日趋繁荣,老城厢里的大纶、老九章、老九和等绸缎局,以及费文元银楼等陆续搬到南京路。在30年代初,境外的新雅粤菜馆、建华瓷器商店、培罗蒙西服店、吴良材眼镜店、大昌祥绸市店等商号竞相在南京路择地造房开业。据统计,民国27年南京路商号有277户。民国36年,南京路有门面记载商号达340户,商业进一步得到发展。

文档评论(0)

lov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