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三萜化合物祥解.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萜类化合物 一、概述 (一)定义 三萜(triterpenoids)是由6个异戊二烯单位、30个碳原子组成。 三萜皂苷(triterpenoid saponins)是由三萜皂苷元(triterpene sapogenins)和糖、糖醛酸等组成。 由于该类化合物多数可溶于水,水溶液振摇后产生似肥皂水溶液样泡沫,故此称为皂苷。 结构中多具羧基,所以又称之为酸性皂苷。 (二)分布 三萜及其苷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菌类、蕨类、单子叶、双子叶植物、动物及海洋生物中均有分布,尤以双子叶植物中分布最多。 三萜主要来源于菊科、豆科、大戟科、楝科、卫茅科、茜草科、橄榄科、唇形科等植物。 三萜皂苷在豆科、五加科、葫芦科、毛茛科、石竹科、伞形科、鼠李科等植物分布较多。 (三)生理活性 具溶血、抗癌、抗炎、抗菌、抗生育等活性。 齐墩果酸—临床用于治疗肝炎;人参皂苷B2、柴胡皂苷A—降低高血脂 大豆中的大豆皂苷——抑制血清中脂类氧化及过氧化脂质生成并有减肥作用 由于皂苷能降低表面张力的活性,可被用来作乳化稳定剂、洗涤剂和起泡剂等。 (四)分类 多数三萜为四环三萜和五环三萜,也有少数为链状、单环、双环和三环三萜,如: 外伤及心血管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1.按存在形式、结构、性质分为: (1)三萜皂苷及苷元 (2)其他三萜类(树脂、苦味素、三萜醇、三萜生物碱) 2.按碳环的数目分类: (1)链状三萜(较少) (2)单环三萜(较少) (3)双环三萜(较少) (4)三环三萜(较少) (5)四环三萜(较多) 羊毛脂甾烷型 茯苓酸 大戟烷型 大戟醇 达玛烷型 酸枣仁皂苷 人参皂苷 葫芦素烷型 雪胆甲素及乙素 原萜烷型 泽泻萜醇A、B 楝烷型 川楝素 环菠萝蜜烷型 环黄芪醇 (6)五环三萜(较多) 齐墩果烷型 齐墩果酸 乌苏烷型 乌苏酸 羽扇豆醇型 白桦脂醇 白桦脂酸 木栓烷型 雷公藤酮 羊齿烷型和异羊齿烷型 何帕烷型和异何帕烷型 其他类型 三、理化性质 (一)一般性质 性状: 苷元——多有较好结晶 苷——不易结晶,多为无色无定形粉末 溶解度: 苷元—溶石油醚、苯、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 不溶于水 苷—易溶于热水、稀醇、热MeOH、EtOH、含水丁醇、戊醇对皂苷的溶解度较好 不溶或难溶乙醚、苯等极性小的有机溶剂 味: 苦而辛辣,粉末对人体粘膜有强烈刺激性,尤其鼻内粘膜的敏感性最大。因此,有的皂苷内服,能刺激消化道粘膜,产生反射性粘液腺分泌,而用于祛痰止咳。 (二)颜色反应 由于三萜化合物结构中常有:-OH、=等,因此,在无水条件下,与强酸(硫酸、磷酸、高氯酸)、中等强酸(三氯乙酸)、Lewis酸(氯化锌、三氯化铝、三氯化锑)作用,会产生颜色变化或荧光。 主要是使羟基脱水、增加双键结构,再经双键移位、双分子缩合等反应生成共轭双烯系统,又在酸作用下形成阳碳离子盐而呈色。 H+ H+ 全饱和的、C-3无羟基或羰基的化合物呈阴性反应。(作用于母核) 1.醋酐-浓硫酸反应(Liebermann-Burchard反应) 样品/醋酐+浓硫酸-醋酐(1:20)——黄—红—紫—蓝—褪色 2.五氯化锑反应(Kahlenberg反应) 3.三氯醋酸反应(Rosen-Heimer反应) 4.氯仿-浓硫酸反应(Salkowski反应) 5.冰醋酸-乙酰氯反应(Tschugaeff反应) 凡具有三萜母核结构的化合物,均能产生上述反应。如:三萜苷元、三萜皂苷。 (三)表面活性 皂苷水溶液经强烈振摇能产生持久性的泡沫,且不因加热而消失。这是由于皂苷类成分具有降低水溶液表面张力的缘故。因此,可作为清洁剂、乳化剂应用。 表面活性与分子内部亲水性和亲脂性结构的比例相关,只有当二者比例相当,才能较好地发挥出这种表面活性。若亲水性强于亲脂性或相反,就不呈现这种活性。 (四)溶血作用 皂苷又称皂毒类(sapotoxins),是指其有溶血作用。皂苷的水溶液大多能破坏红细胞而有溶血作用(不能静脉注射给药);皂苷水溶液肌肉注射易引起组织坏死,口服则无溶血作用。(可能在肠胃不被吸收的原故) ※并非所有的皂苷都产生溶血现象,如:人参皂苷 ※溶血与结构的关系: ①和糖部分有关: ②一些有溶血作用的三萜酯皂苷→E环上脂键被水解→生成物仍是皂苷(无溶血作用),溶血与结构的关系: 在

文档评论(0)

文档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