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2014年中考历史(第01期)大题狂做系列 05(解析版).docVIP

【推荐】2014年中考历史(第01期)大题狂做系列 05(解析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推荐】2014年中考历史(第01期)大题狂做系列 05(解析版)

2014年中考历史大题狂做(第01期)系列 05(解析版)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丞相王绾说:天下初定,应该实行分封制。李斯说:不行,当初周是因为分封,诸侯的权利太大,造成长期的战争的局面,现在应该实行郡县制。他们都说自己的建议好,向秦始皇推荐。 材料三:一天张三拿了原齐国的刀币钱来到市场想买牛,结果发现市场上的人争论不休,原来他们拿者各自的钱,谁也不愿意接受对方的钱,他只好叹口气回了家。一次,原魏国人李四到街上去买了三尺布,可回到家一看不足三尺于是回去找老板理论,可老板认为自己是按标准裁的布坚决不退。两人把官司打到秦始皇那里。 (1)材料一中的秦王是谁(写出姓名)?请写出他完成扫六合行动的时间起止。(3分) (2)针对材料二中反映的不同建议,秦始皇选择了谁的建议采取了那种制度?(2分) (3)针对材料三中反映的问题,秦始皇采取什么办法解决?(2分) (4)你认为秦始皇在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功绩是什么?(1分) 2.阅读下列材料:(11分) 材料一 “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未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郭沫若 材料二 “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 材料三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致命的打击”指的是哪一事件?“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指的又是什么历史现象?(2分) (2)材料二中董仲舒所说的主要意思是什么(结合教材内容回答)?在他的建议下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1+2分) (3)材料二中的“孔子之术”指的是哪一学派?它的创始人是谁?(2分) (4)材料三反映的是汉武帝创办的什么机构?该现象和材料二有什么联系?(2分) (5)材料一、二所采取措施截然不同,但统治者的目的却一样,请回答出来。(2分)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2分) 材料一: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不断进行兼并战争。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回答:春秋时期,出现诸侯争霸这一局面的原因是什么?(2分) (2)请你仔细分辨两幅图片,哪一幅是春秋形势图,哪一幅是战国形势图?(2分) (3)在春秋时期,首先确立霸主地位的是谁?城濮之战确立了谁的霸主地位?(2分) (4)请你将图二的诸侯国补充完整(4分) A B C D (5)从图一到图二,主要诸侯国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答案】(1)周天子势力衰微;强大的诸侯国想称霸(2分)。 (2)图一:春秋;图二:战国(2分)。 (3)齐桓公;晋文公(2分)。 (4) A B C D 燕 秦 楚 齐 (5)赵、魏、韩三家分晋;诸侯国数量越来越少(2分)。 【解析】 争霸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少,战国时期只剩下下七个比较大的诸侯国,即: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 考点: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大变革的时代。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6分)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意思是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故汤武不循(遵循)古而王,夏殷不易(改变)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戮力本业耕织,致粟 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工商业)及怠惰而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享受 特权)。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 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1)材料一中卫鞅还有一个名字叫什么?他的理论属于哪家学派的思想?(4分) (2)卫鞅的变法得到了哪位君主的支持?变法的目的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二回答,变法的内容会受到什么人的支持?又会受到什么人的反对?并说明理由(支持者与反对者各写一例)(4分) (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变法给秦 国带来了什么影响?(4分) 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这对于在前线做战的士兵也起到了激励作用,所以士兵对变法也是支持的;“废除旧世卿世禄制”,就是废除贵族阶级的特权,对于一直享受特权地位的贵族起到了打击作用,他们一定不会支持变法。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014111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