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稻钵体旱育栽培密度和氮肥施用量研究
水稻钵体旱育栽培密度和氮肥施用量研究
张腾波
云南省沾益县职业教育培训中心
邮编:655331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Y27。
1.2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01.3~2001.10在云南省沾益县沾益乡大营村委会柿花营村进行,海拔1860m左右。试验地为胶泥田,水源条件良好,排灌方便,前茬作物为蚕豆。
试验采用两因素(施氮肥量、栽插密度)裂区设计。施氮肥量为主处理设3个处理水平(A1、A2、A3);密度为副处理,设4个处理水平(表1),共12个处理(表2),三次重复。小区长5米,宽2.7米,重复间、主区间留空0.2米,行距固定0.27米,每小区10行。
表1 试验因素与水平设计
试验水平(Levels) 试验因素(Factors) A 纯氮(kg/667m2) B 密度(万苗/667m2) 1 9.5 2.0 2 11.0 2.5 3 13.5 3.0 4 - 3.5 1.3 耕作栽培管理
3月17日用施保克浸种,19日开始催芽,20日在室内用精播器播种,随播随移入苗床,覆土后用松毛覆盖,按正常的钵盘育秧程序进行管理。在8月份用硫磺唑防治稻瘟病一次。
1.4 数据分析
所有数据均在DPS数据处理软件下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产量分析
2.1.1 各处理产量表现
从表2可以看出,各处理产量依次为处理810511129712643,设产量最低处理(处理3)为对照,处理8、10、5、11、12、9、7、1、2、6、4分别比对照增产26.31%、22.77%、19.94%、19.46%、14.12%、13.59%、9.19%、8.28%、5.22%、4.39%、1.23%。处理8、10、5、11、12、9、7、1较对照增产达到极显著水平。
表2 不同试验处理产量表现
处理
编号 处理
组合 小区产量(kg) 总和
(kg) 平均(kg) 折合亩产(kg/667m2) 比对照增产(kg/667m2) 比对照增产(%) Ⅰ Ⅱ Ⅲ 1 A1 B1 10.32 10.50 10.59 31.41 10.47 523.62 40.05 8.28 2 A2 B1 9.97 10.10 10.46 30.53 10.18 508.79 25.22 5.22 3 A3 B1 9.61 9.97 9.43 29.01 9.67 483.57 - - 4 A1 B2 9.90 10.50 9.79 30.19 10.06 489.50 5.93 1.23 5 A2 B2 11.48 11.75 11.57 34.80 11.60 579.97 96.40 19.94 6 A3 B2 9.64 10.24 10.41 30.29 10.10 504.80 21.23 4.39 7 A1 B3 10.41 10.32 10.95 31.68 10.56 528.02 44.45 9.19 8 A2 B3 12.28 12.35 12.02 36.65 12.22 610.78 127.21 26.31 9 A3 B3 10.59 10.95 11.42 32.96 10.99 549.28 65.71 13.59 10 A1 B4 11.68 12.02 11.93 35.63 11.88 593.68 110.11 22.77 11 A2 B4 11.50 11.68 11.48 34.66 11.55 577.69 94.12 19.46 12 A3 B4 10.86 11.04 11.21 33.11 11.04 551.83 68.26 14.12
2.1.2 产量方差分析
对栽培试验施肥量和密度因素进行方差分析(表3),结果表明,试验12个处理间差异达到极显著,3个主区的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FA=69.25),说明不同施氮肥量对产量的影响较大;4个副区对产量的影响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FB=59.67),说明密度对水稻产量影响也较大;区组间产量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F=6.75):施氮肥量与密度的交互作用对产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F A×B=15.5)。说明不同施氮量在不同栽培密度下的产量会有较大变化,要获得高产,必须对应相应的密度。
表3 裂区试验产量方差分析表
变异来源 自由度 平方和 F0.05 F0.01 主
区
部
分 区组 2 0.53 0.27 6.76 6.94 18.00 A 2 5.53 2.27 69.25** 6.94 18.00 机误(a) 4 0.14 0.04 总变异 8 6.20 副
区
部
分 B 3 10.75 3.58 59.67** 3.16 5.09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