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交通规划.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郑州市交通规划分析 郑州是河省省会,地处中华腹地,九南州通衢,北临黄河,西依嵩山。 郑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是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故里,商朝开国君主商汤所建的亳都,今河南省政治、经济、教育、科研、文化中心。 一:郑州市概况 郑州市主城区图    郑州是我国公、铁、航、信兼具的综合性交通通信枢纽。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在此交汇,拥有3个铁路特等站,郑州北站是亚洲最大的列车编组站,郑州东站是全国最大的零担货物中转站,郑州车站是全国最大的客运站之一;郑州是全国7个公路主枢纽城市之一,国道107线和310线以及境内18条公路干线,辐射周围各省市。 二、郑州市交通概况 郑州市交通全图 郑州素有中国铁路“心脏”之称。京广、陇海两大干线在此交汇,周围还有京九、焦柳、月石、平阜线通过,形成三纵三横干线框架。郑州站位于市中心,是全国最大的客运站之一,有列车可直达国内25个省、市、自治区。 铁路方面 郑州火车站是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的交会点,是沟通南北,连贯东西的交通要冲,居于全国路网中心的重要位置上。 郑州北站是亚洲最大的联合作业编组站和货运站,郑州客运站是中国第二大站,国家铁路交通十字枢纽。 郑州是全国7个公路枢纽城市之一,国道107贯通南北、310横贯东西,向北可达北京,向南可达武汉、长沙等地,向西可到西安等地,是我国公路运输的中心城市。从郑州到洛阳、开封、漯河都建有高速公路,还有到北京的高速路,交通十分方便。 公路方面 1.城市道路网络规划 将郑州城市空间从原有的单中心结构向“两轴一带,七片多中心”发展,调整现有的单中心环加放射状道路网布局,适应城市轴向发展的要求,并向城镇密集区的东西两翼延伸;南北向干道以中心城区各中心为放射点各南北放射,最终形成棋盘式路网布局,促进城市空间发展。规划形成“六横六纵”的快速路网体系。 三、郑州市交通规划现状 郑州市主城区公路网 2、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和快速公共汽车系统,优化常规公共汽车和无轨电车线网布局,形成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共汽车为主体,功能层次完善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为城市居民提供快捷、方便、经济、舒适、安全的出行条件。加大公共交通的吸引力,逐步改善居民出行结构,至2020年城市公共交通承担居民出行比例力争达到35—40% 郑州市主要公交线路图 3、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规划形成郑州城市以配建停车为主、路外公共停车为辅、路内停车为必要补充的停车格局,逐步建立合理的收费体制,健全管理机制,推动停车发展的社会化、产业化,实现郑州交通的良好运行,实现城市停车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规划对13个功能片区的住宅外公共设施停车规模进行控制,确定各停车交通分区路外的公共停车合理的建设规模。 4、交通管理规划 通过建立完善高效的交通管理体系,提高交通管理水平,以交通系统管理与交通需求管理并重,形成科学高效的城市交通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交通系统管理效能,综合治理交通秩序,提高路网整体通行效率;合理引导交通需求的发展,有效控制城市交通总量和分布保障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交通系统安全、通畅、环保、效率和便捷,建立以人为本的良好交通环境。 郑州主要客运线路及未来规划线路 1.机动车增长过快,道路资源的增长尤其是立体交通设施的增长长期滞后,欠账较多。 存在的问题 2.公共交通系统不够发达,吸引力不强,所占出行比例过低,市民大量出行仍以个体交通为主。 四、交通规划分析 3.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外来人口不断增长,且以农业人口为主,非机动车辆对道路的需求要多于同级别城市,更加剧了道路资源供给的不平衡。 4.生活设施过度集中于老城区,而老城区中又过度集中于城市东部与北部,造成局部交通压力过大。 5.铁路线对城市的分割,造成贯穿城区的主干路少,断头路多,次干路、支路、背街小巷不畅。 6.停车设施极度缺乏,大量临时停车位占用了大量的道路资源。 1、提高公共交通所占的出行比例 解决办法 2、合理分配道路资源,提高道路资源利用率 3、缓解交通拥堵应该通盘考虑各种出行方式,而不是单纯地扩大对小汽车的道路资源供给。 4、要舍得花钱建设立体交通设施

文档评论(0)

三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