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推复习提纲2014.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森林环境:以森林群落为中心的周边各种生态因子或因素的综合。 生态系统关键种:是它们的消失或削弱能引起整个群落和生态系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的物种。 立地质量:是科学造林、育林的基础,通过评价土地资源,真正做到适地适树,科学造林,为速生、丰产、优质和产量预测奠定基础。 光补偿点:是指植物在一定的光照下,光合作用吸收CO2和呼吸作用数量达到平衡状态时的光照强度。植物在光补偿点时,有机物的形成和消耗相等,不能累积干物质。 生态系统优势种: 是指群落中占优势的种类,它包括群落每层中在数量、体积上最大、对生境影响最大的种类。 种子催芽:凡是能引起芽生长、休眠芽发育和种子发芽,或促使这些前发生的措施,均称为催芽。 树种的耐荫性:树种忍耐庇荫的能力。即在庇荫条件下,完成其正常生长发育的能力。 工厂化育苗:是以先进的育苗设施和设备装备种苗生产车间,将现代生物技术,环境调控技术,施肥灌溉技术,信息管理技术贯穿种苗生产过程,以现代化,企业化的模式组织种苗生产和经营,从而实现种苗的规模化生产。 低效林改造是指对林分生物产量、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低于同类立地条件下相同林分平均水平的林分进行改造。 林木分级:森林中的林木按林木分化程度划分的等级。 适地适树:立地条件与树种特性相互适应,是选择造林树种的一项基本原则。 CO2补偿点:指在光照条件下,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所吸收的二氧化碳量与叶片所释放的二氧化碳量达到动态平衡时,外界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 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指的是一个地区的生态多样化程度。 森林调查时怎么设置标准地、森林为何具有减少地表径流的作用? 设置标准地: 选择标准地的基本要求 标准地必须对所预定的要求有充分的代表性 标准地必须设置在同一林分内,不能跨越林分 标准地不能跨越小河、道路或伐开的调查线,且应该离开林缘 标准地设在混交林中时,其树种、林木密度分布应均匀 2、标准地的形状一般为正方形或矩形,有时因为地形变化也可为多边形。标准地的面积应依据调查目的、林分状况如林龄及林分密度等因素而定。一般面不宜过小,否则难以保证标准地具有充分的代表性。也不宜太大,对造成工作量和成本增加。 森林为什么能够减少地表径流: 1、林冠使降水强度降低,雨水冲刷地面的力量减弱,因而形成的迳流较弱。 2、林地上的死地被物层能吸收大量降水,从而使地表迳流减少。死地被物吸收水分的多少随树种组成而异,一般可达自身重量的40-260%,而山杨林下的死地被物最大吸水量可达其自身重量的3.16倍,油松林下的则为2.21倍,刺槐林死地被物约1.8倍。枯枝落叶转变为腐殖质以后,吸水量可达其自身重量的2—4倍。 3、森林土壤疏松多孔,腐殖质含量高,水分容易被吸收和渗透下去。 4、地表迳流受树干、下木、活地被物的阻挡,流动缓慢,更有利于被土壤吸收和渗透下去,使地表迳流大部分转变为地下迳流。 5、春季林内融雪林内较林外晚,且一般比较缓慢,融雪后的雪水容易被土壤吸收和渗透下去,使地表迳流减少。因此,森林的存在可减少地表迳流。 (2)分析发展林下经济在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上的意义。 生态一循环一立体型经济 林下经济是一种循环经济,是一种环境友好型林业产业,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是林业产业化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以林为主的农林畜复合共赢经济 林下经济系统是一个包括种、养、加工系统的庞大体系,其整体功能和效益的发挥依赖于各种专门技术的投入。先进的技术能使系统的物种组成、结构更趋优化,循环转化率更高,系统的效益最佳,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生态环境也得以改善。林下经济的兴起,进一步加快了林业产业从单纯利用林产资源转向林产资源和林地资源结合利用转变,形成多维立体产业经济结构,它比单一经营能更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同时,复种指数的提高相当于使有限的林地资源“扩宽拉长”,提高综合效益,进而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多赢。 (三)以短补长的可持续富民经济 林下经济是指在同一土地经营单位上,把林业、农业、牧业、副业等有机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多种群、多层次、多效益、高产出特点的复合生产系统。 (3)营造杉木速生丰产林的主要技术措施? 第一是选用良种壮苗,二是慎重选造林地,一般选择Ⅰ、Ⅱ级级立地;三是合理的造林密度,肥山稀(每亩120—167株),瘦山密(每亩167—240株),四是适宜的整地方式,方法,挖明穴回表土,施基肥;五是造林季节应该在初春完成;六是种植技术要认真,三埋二踩一提苗;七是加强幼苗抚育,直到幼林郁闭,做到适时进行抚育间伐,采用下层疏伐。 (4)造林调查设计的工作程序、内容。 全部工作可分为准备工作、外业工作和内业工作3个阶段进行。其主要工作程

文档评论(0)

文档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