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上海一号煤矿的基本概况
1 矿区建设条件
1.1矿区概况
1.1.1 地理概况
1.位置及交通
新上海一号井田位于毛乌素沙漠西北边缘,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境内,东距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约74km,西距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48km,行政区划属鄂托克前旗上海庙镇管辖。勘探(精查)的井田范围北起新上海庙勘查区北界,与福格房地产煤炭资源勘探区相邻;南至锁草台勘查区南界,南邻榆树井井田;东自F2断层;西侧边界南段为锁草台勘查区西界,北段为新上海庙勘查区变更勘查登记扩界的西界,均为煤层隐伏露头。井田南北长约12.5km,东西宽2.0~3.5km,井田面积39.7km2。地理坐标:东经106°40′30″至106°43′00″;北纬38°16′30″至38°23′15″。
本区交通较为方便,敖(勒召其)~银(川)公路近东西向由本区南侧穿过,可与青银高速公路及包兰铁路相接,区内简易公路及小路四通八达。
井田交通位置详见图1-1
2.地形地貌
本井田位于毛乌素沙漠西北边缘,井田内多为沙丘、低缓丘陵、草滩戈壁,地形呈缓波状起伏,海拔高度1298~1325m,相对高差约27m。
3.河流
区内地表迳流不发育,无常年河流及溪沟。第四系砂层的潜水较丰富,部分地区水质较好,可用于人畜饮用及灌溉。
4.气候
本井田地处西北内陆地区,属半干旱、半沙漠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根据临近灵武市气象资料,年降水量最大为299.1mm,蒸发量2771mm,降水集中在每年6~9月;最高气温41.4℃(1953年),最低-28.0℃(1954年),m(1968年),一般为0.5~1.0m。
井田邻近银川地堑地震带,地震活动强度和频度较高,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灵武地区多次发生5.3~5.5级地震,本区震动峰值加速度0.15g,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
1.1.2 经济概况
鄂托克前旗1980年从鄂托克旗分设,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地处蒙陕宁三省区交界,西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毗邻,南与陕西省接壤,面积12180km2,人口7.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万多人,蒙、汉民族杂居。2005年,全旗国民经济生产总值13.9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8967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亿元,达到1.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107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连续两年保持全市第一,达到4796元。上海庙镇是鄂托克前旗的九个乡镇之一,全镇土地面积659.112。2003年,全镇总产值3626.6牧业占39.5%,林业占11.9%,渔业占0.4%。全年财政收入97万元,同比增长115.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683元/年。
图1-1 新上海一号井田交通位置图
1.2 资源概况
1.2.1 地层及煤层
1.地层
井田内钻孔揭露地层主要有:三叠系延长组(Ty);侏罗系直罗组(Jz)、延安组(Jy);白垩系志丹群(kZd);第三系(E)及第四系(Q)。其中含煤地层为侏罗系延安组(Jy);盖层为白垩系(k)、第三系(E)及第四系(Q);三叠系延长群(Ty)为侏罗系含煤岩系的基底。
煤层
(1)含煤性
井田内含煤地层延安组的厚度根据完整揭露的钻孔统计,平均为332.09m。穿见煤层的钻孔45个,穿见煤层2~29层,煤层总厚度1.45~38.40m;含可采煤层或大部可采煤层10层,可采煤层总厚度平均26.98m,可采含煤系数8.12%。
井田内编号煤层23层,自上而下编号为:二、二下、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八下十九、二十上、二十、二十一煤。其中二下、八、十五、十八十九、煤全区可采或部可采;二下、八、十五、十八十九、煤全区可采或部可采二下daf)大部分为大于20.0%;粘结指数(G)为0,各煤层镜质组最大反射率(R0,max)变化在0.259%~0.429%之间,区内煤层变质阶段为低变质烟煤。煤层变质程度垂向上变化不明显。
1.2.3 水文地质
本井田大地构造位置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坳陷带的次级构造单元,井田内地层岩石较坚硬、较完整。地下水主要赋存于新生界风积砂及基岩的砂岩中;地下水按其含水层埋藏条件及水力性质不同,可以划分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局部承压水)和基岩孔隙裂隙水两种,新生界孔隙裂隙潜水赋存于砂、砂砾石中,基岩孔隙裂隙水赋存于白垩系、侏罗系及三叠系含水层中。地下水流向总体自东北流向西南。
1.含水层
(1) 新生界含水层组(Ⅵ)
含水类型为孔隙潜水或承压水,含水层为砂及砂砾石层。由于区内无地表水流,干旱少雨,地方水补给来源匮乏,地下水主要靠沙漠凝结水及雨季大气降水补给,井田北部地下水埋深20~30m,富水性很差。中部及南部地下水埋深10~17m,富水性较好,根据水井调查井田中部和南部农灌井较多,井深一般40米左右,下入400mm砾石滤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