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患与犯罪教程分析.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不同时期的表现 童年时期:喜欢偷窃,任性,逃学,离家出走,积习不改,对一切权威反抗 少年时期:过早出现性行为和性犯罪,常有酗酒、破坏公物、不遵守规章制度等不良习惯。 成年后:工作表现差、常旷工,对家庭不负责任,在外欠债不还,常犯规违法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犯罪特点 凶杀及严重犯罪相对较少 高度攻击性导致暴力行为 犯罪动机较模糊,带有冲动性偶发性 情绪不稳、激惹卤莽而易受外在刺激诱发违法犯罪 无羞耻愧疚感,放纵自己受原始本能欲望驱使 无计划无预谋——情景性违法犯罪 自我中心、随心所欲、无视社会规范道德法纪的生活行为方式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案例 卢某,29岁,未婚,小学文化,家住农村,15岁伙同他人抢劫被判8个月,刑释后16岁又伙同他人抢劫被判14年,服刑期间经常违反监规纪律,经常打架闹事,多次受到警告、记过、禁闭行政处分,因破坏生产经营罪加刑1年6个月 七、八岁就经常去偷别人的红薯、玉米、鸡、鸭等,连家里的钱都偷了十来万 小时经常打架,若打不过对方,会找几个朋友再去打,直到对方服输才罢手。即使是转学,一到新学校就找人打架 因为做坏事而受到父母的打骂,对告密或告状者怀恨在心并想法报复。假如报复不了,会感到很难受。比如偷了几个红薯被打,就会在晚上把人家种的红薯全都糟蹋了。若是偷鸡、鸭被告状,会找机会把那家的鸡、鸭等只要是活的全部毒死 一次打了一名同学,同学的母亲登门告状,自己被父亲狠狠地抽了一顿,罚跪了一个下午,结果第二天就又把那个同学打了,后面又连续打了几次,打得那个同学转了学 经常旷课,不上学,加上骂老师、打架、偷东西,坏得出了名,被学校开除4次,家人在3年内给他找了5所学校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司法实践 须进行严格鉴定 患者须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要负法律责任,但是可能量刑较轻 除了社会教育、管理方法或刑事处理外,还应该接受心理治疗和心理训练等综合防治措施 涉及系列作案的要严惩 精神疾患与犯罪 何谓变态心理? 经验标准 社会适应性 病理学标准 统计学标准 测量标准 精神疾患的法律假设 游走于变态心理与精神疾病之间,不理解自己行为意义的人不承担法律责任 精神分裂症 表现为感知、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多方面障碍,精神活动与周围环境和内心体验的分裂,脱离现实。 主要表现: 幻觉 妄想 情感障碍 幻觉 幻觉指在客观现实中并不存在某种事物的情况下,患者却感知到他的存在,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 最常见的幻觉为幻听,周围没有人说话,患者却听到有说话声。以言语性幻听多见,内容为评论性、争论性、命令性或思维鸣响(患者想到什么,就有一个声音讲出他所想的内容)是具有特征性意义的幻听,较持续存在的言语性幻听也具有诊断价值。 其它类型的幻觉有视幻觉、触幻觉、味幻觉、嗅幻觉、内脏幻觉等。 妄想 妄想是一种病理性的歪曲信念,这种信念与客观事实、所受教育水平、文化背景等不相符合,甚至荒谬离奇,但患者确坚信不疑,无法被说服,也不能亲身的经历加以纠正。 关系妄想 被害妄想 钟情妄想 情感障碍 情感平淡 情感淡漠 情感与周围环境不协调 以偏执和妄想引发的凶杀和伤害案件为多 偏执、妄想和幻觉使精神分裂症患者感到置身于敌意的环境 受被迫害妄想和幻觉支配而“自卫”或“先下手” 既往的消极情绪体验诱发和强化了患者的偏执、妄想和幻觉 伤害对象多为身边接触较多的人,尤其是近亲属 动机离奇、目的不明 作案行为往往与妄想和幻觉直接相关 思维逻辑障碍激发出愤怒与敌意 遵从幻觉如“命令式幻听”而攻击、伤害他人或自我 妄想与幻觉密切联系、相辅相成 作案行为的突发性、公开性及凶残冷酷性 精神分裂症患者情绪的激惹性易于导致作案行为的突发性 情感倒错产生的作案行为凶残冷酷性 爆发性激情反应 思维、情感与行为的分裂造成患者的明目张胆作案且行为缺乏制约性 作案时缺乏自我保护表现 思维、情感与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分离 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能辨认和调控自身的行为 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能辨认自身行为与行为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精神分裂症患者作案缺乏预谋,作案时间、空间选择不严密 司法实践 刑法第18条: 司法精神病鉴定,犯罪同时是否处于发病期间是关键,强制治疗 案例——樊国兴 樊国兴于1992年初到曹家沟煤矿做工,年终回家后,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其妻卫金兰的言语举动,认为其妻和以前不一样,对他冷淡不关心。便怀疑其妻与堂兄樊焦锁有不正当的男女关系,自认为活的不如人,产生了轻生念头。 1993年2月2日晚,樊兴国两次自杀未死后,又产生了杀害其妻与樊焦锁的恶念,遂于次日凌晨1时许拿起自家的铁锅盖,将同炕熟睡的卫金兰砸死。当他欲去杀害樊焦锁时,又怕睡在其家中防止他自杀的胞兄樊国喜醒来阻挡,便操起锅盖将樊国喜砸昏。 然后,他从家中拿上斧头窜至樊焦锁家,砸坏樊焦锁住的西窑窗户,并持砖头与樊焦锁互相对

文档评论(0)

挺进公司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