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手法).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手法).ppt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修辞手法 一、考点分析: 1、《考试大纲》规定要掌握的九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反复、排比、设问、反问 。 2、近年来考题中各种修辞手法出现的情况: 比喻、拟人、夸张、对偶(重点掌握) 3、除《考试大纲》要求外,在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双关、用典、对比、衬托等(“对比”与“衬托”常归类为表现手法) 二、复习重点: 1、理解《考纲》中规定的九种修辞手法的概念。 2、掌握判别诗句中采用的修辞手法的方法。 3、识记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常见设题(直接问修辞手法的) 1、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XX这一修辞手法的? 解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步骤一)(术语) 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用这种修辞手法。(步骤二)(扣文本分析) 3、这种修辞手法的描写效果以及如何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感情。(步骤三)(感情) 1、拟人 (1)概念:把物比作人。(写物的时候,使用了表现人的词语)赋予人的情感。 作用: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春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3)效果: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物的xxx的特点。 (4)答题:手法+表达效果+情感 答案: 1、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步骤一) 2、赋予山以灵性,化无情为有情,生动地写出了“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两山的清绿),表现了田园的盎然生机。 (点明拟人具体内容)(步骤二) 3、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步骤三) 2、比喻 (1)概念:把某物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有突出事物特征,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的作用。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2)效果:把本体比作喻体,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本体的xxx的特点。 (3)答题:手法+表达效果+情感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3、夸张 (1)概念:为了突出和强调某种事物或事物的某种特征、作用、程度,借助于想像,对它进行夸大或缩小,以引人注目,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例子: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效果: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xxx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xxx感情。 (3)答题:手法+表达效果+情感 例3、分析下面诗歌的修辞手法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4、对偶 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这种辞格叫做对偶。 (1)例子: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效果: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3)答题:手法+分析+效果(xx对xx)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说明。 5、反复 与叠词效果一样。 效果: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6、设问 设问: 1、概念: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这种辞格叫设问。 2、效果:设问可以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 3、例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效果: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含蓄。 例子: 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终岁不闻丝竹声。 4、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 * 1、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XX这一修辞手法的? 例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注】①排闼(tà):闯进门来。闼,小门。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

文档评论(0)

youyang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