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备考策略】 1. 按历史时期和突出成就两项归纳古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概况。 2.结合教材相关图片把握古代农业耕作技术、手工业部门和城市布局的发展和成就。 3.理清重农抑商、“海禁”、闭关政策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关系。 (2)影响: 土地兼并日益严重,造成了社会的两极分化。 土地兼并严重影响政府赋税收入,财政恶化;农民失去、减少土地,被迫租种地主土地。 随着土地兼并加剧,两种矛盾突出起来。 一是农民与地主的矛盾,二是封建国家同地主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发展将出现两种结果,一是封建政府采取抑制兼并的措施,使兼并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二是直接导致农民战争的爆发。 变式题 围绕下面两幅图片的讨论,学习小组得出的结论正确的一项是( ) A.上图:图中的犁可据实际需要控制耕土的深浅 B.上图:此耕作方式随井田制的出现而出现 C.下图:图片素材源于东汉牛耕画像石拓片 D.下图:这种犁结构完备可改变牵引点的高低 例2 [2012?安徽卷] 北宋东京(今开封)“通晓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 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 B.市已遍布城内各处 C.文娱活动多由官府经营 D.坊与市已没有区别 A [解析] 本题以夜市和瓦子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有效历史信息和调动知识的能力。题干中的夜市“通晓不绝”、瓦子“不觉抵暮”强调的均是市的时间限制被打破;B项题干中没有体现;北宋开始,商业活动不再受政府直接监管,故C项与史实不符;坊和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坊是指居住区,市是指商业区,宋代坊市界限被打破,不能说无区别,排除D项。根据以上分析答案选A项。 变式题 《旧唐书》:“(唐朝)长安(年号)中,(苏环)累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江、淮之间,广陵(扬州)大镇,富甲天下。”材料没有反映出的信息是,扬州( ) A.地处交通要道 B.出产精美工艺品 C.是繁华的都市 D.市场受官府控制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可对应材料采用排除法。“扬州地当冲要”可排除A项;“广陵(扬州)大镇,富甲天下”,可排除C项;“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可排除B项;D项材料没有反映。 2.中国古代手工业与农业的关系 (1)历史上发达的手工业区都分布于精耕细作的农业地带,农业为手工业发展提供了原料,而且有条件将农业剩余人口转化为手工业人口,使手工业和农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中国手工业行业结构的特点是以传统农业社会为基础而形成的,其发展演变也受到这种条件的限制。中国传统的手工业行业,多数与人们日常衣食住行直接相关。 (3)中国小农经济的生产结构具有开展家庭手工业生产的需求和条件。家庭手工业始终不能摆脱对土地的依赖。 例3 [2012?山东卷] 《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穷乡山陬(zōu,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勤有余布,亦兼鬻(yù,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这反映出当时登州( ) ①自然经济解体 ②家庭手工业发展 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出现经济区域分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变式题 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张养浩在《山坡羊》中写道:“一头犁牛半块田,收也凭天,荒也凭天。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布衣得暖胜丝棉,长也可穿,短也可穿。草屋茅舍有几间,行也安然,睡也安然。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日上三竿犹在眠,不是神仙,胜是神仙。”对这首词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的落后性和保守性 B.反映了小农经济状态下农民生活的富足和惬意 C.反映了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农民不思进取的心态 D.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二、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的比较 1.不同点 (1)时代:①前者:最初实施于战国时期,后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②后者:实施于封建社会衰落时期。 (2)原因:①前者:小农经济是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农民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②后者:首先,由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决定的;其次,清政府害怕与外国人交往易“滋扰生事”;再次,为了抵御西方侵略 (3)目的:①前者:压制商人势力,以维护封建统治的基础,发展封建经济。②后者:阻止外来殖民势力,以维护封建体制,巩固封建经济。 。 (4)内容:①前者:对国内市场进行严格的规定和控制,压制商人和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