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绪论
一、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
1、概念: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阐明疾病本质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
2、任务:研究疾病 为疾病 提供
二、病理学的基本内容及在医学中的地位
(一)病理学的基本内容
1、总论:疾病概论;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水肿;休克;酸碱平衡紊乱;炎症和肿瘤。主要研究和阐述各种不同疾病发生、发展的共同规律,即基本病理变化。
2、各论: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系统疾病。主要研究和阐述各系统器官的不同疾病的特殊规律。
(二)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属医学基础学科,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间的桥梁学科。
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1、尸体解剖:对死者的遗体进行病理剖验,简称“尸检”。可查明死因;明确和验证诊断、治疗,提高诊治水平;及时发现某些流行病、传染病、地方病;可收集和积累各种疾病的病理资料。
2、活体组织检查:用局部切除、钳取、针吸、搔刮等方法获取病变组织,对活体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简称“活检”。能及时、准确地对患者做出疾病诊断;可指导治疗、估计预后;对术中患者,选用快速冷冻切片法,可帮助手术医生选择手术方式、确定手术范围等。为目前研究和临床诊断疾病常采用的检查方法。
3、细胞学检查:采集病变部位自然分泌物、渗出物、排泄物或人工获取的各种脱落细胞,制成涂片进行染色观察。具有操作方便、费用低、痛苦少、易于为患者所接受等优点。多用于对肿瘤的普查,但确切诊断,还须进一步检查。
4、动物实验:在适宜的动物身上复制人类疾病模型,用于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转归的方法。
5、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将人体或动物的组织或细胞分离出来,用适宜的培养基在体外培养。可建立组织细胞病理模型、研究在不同病因作用下病变发生发展的过程,在细胞学水平上揭示了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具有周期短、见效快、费用低、条件可控等优点。
四、病理学观察方法
1、大体观察:颜色、体积、重量、质地、切面和包膜等。
2、光镜观察:确定病变性质、特点、范围,做出病理诊断。HE染色
3、超微结构观察:透射或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
4、组织细胞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运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等,使用化学试剂对组织细胞进行特殊染色,从而辨别组织、细胞内各种蛋白质、酶类、核酸、糖原等化学成分的方法。第一章 疾病概论
第一节 疾病与健康的概念
一、健康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处于完好的状态。健康者应具备:①身体健康(没有疾病和病痛);②心理状态完好;③能进行有效的活动和劳动;④能够与环境保持协调关系。
二、疾病
(一)疾病的概念
疾病:是指机体在一定病因和条件作用下,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症状:是指病人主观上的异常感觉,如疼痛、恶心等。
体征:是指对病人进行体格检查后获得的客观征象,如胸膜磨擦音等。
社会行为:是指有效劳动、人际交往等一切作为社会成员的活动。
(二)病理过程和病理状态
1、病理过程:是指不同疾病中所共同存在的、具有内在联系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变化的综合过程。可以局部表现为主,也可以全身表现为主;一种疾病可包含多种病理过程,多种不同的疾病也可发生相同的病理过程。
2、病理状态:是指相对稳定或发展极慢的局部形态变化,常为病理过程的后果。
第二节 病因学概论
一、病因的概念
病因:致病原因和条件
1、致病原因:是指那些能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病特异性的因素。它是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
2、致病条件:是指在致病原因作用于机体的前提下,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二、病因的分类
三个方面:
外界致病因素 外界环境中的致病因素。 四类:
1、生物性因素:最常见。致病微生物(一毒、二菌、四体)和寄生虫(蠕虫、原虫、吸虫)。其中,细菌最常见;所引起的疾病有一定的特异性。
2、物理性因素:各种机械力、温度、大气压、电流、电离辐射和噪音等。是否引起疾病,与作用部位、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关。
3、化学性因素:无机毒物、有机毒物和生物毒素。
4、营养性因素:糖、蛋白质、脂肪、各种维生素、氧、水、无机盐、微量元素和植物纤维等。缺乏或过多均可引起疾病。
(二)机体内部因素 五类:
1、遗传性因素:①遗传性疾病 由于遗传物质改变直接引起的疾病。如基因突变引起的分子病(白化病、血友病);染色体畸变引起的染色体病(先天愚型)。②遗传易感性疾病 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使机体获得容易发生某种疾病的倾向。如高血压、糖尿病、消化性溃疡、精神分裂症等。
2、先天性疾病:是指能够损害正在发育的胎儿的有害因素(称先天性疾病)。
3、免疫性疾病
4、神经内分泌因素: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状态与某些疾病的发生有关。如小儿高热惊厥、消化性溃疡、糖尿病。
5、性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精炼炉鉴定精要.doc
- 精装修工程技术交底精要.doc
- 净菜加工报告精要.doc
- 九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精要.doc
- 聚合物水泥混凝土介绍精要.doc
- 聚氯乙烯合成工艺正文精要.doc
- 浚县泥咕咕的制作工艺精要.doc
- 开平市建设工程施工质量检测方案备案表精要.doc
- 开题报告最终副本精要.doc
- PSR硫磺回收催化剂使用说明书精要.doc
- 二零二五年份第一季度网络时代的生活命题说话三分钟作文.pdf
- 未来五年智能材料自修复在智能医疗健康人工智能跨文化协同融合应用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报告.docx
- 2025年智慧医院后勤管理系统建设关键技术与案例分析报告.docx
- 2025年玻璃制造行业玻璃涂层技术发展与市场趋势报告.docx
- 《外贸单证与结算》章节小测附答案4.doc
- 高铁建设对2025年长三角地区绿色发展模式的带动效应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环境监测物联网技术在环保技术研发中的应用报告.docx
- 罕见病药物研发进展报告:2025年新型药物制剂研发.docx
- 2025年海洋新能源开发利用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贡献报告.docx
- 边缘计算赋能2025年大数据存储与管理效率提升分析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