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政治感受法律的尊严检测题.docVIP

七年级政治感受法律的尊严检测题.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年级政治感受法律的尊严检测题.doc

第课了解规则的重要性,懂得什么是法律。了解法律的规范作用和对人们的保护作用。 认清合法与非法行为,初步具有守法观念。 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学会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基础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这部法律在维护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同时,侧重于维护处于弱势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实现双方力量与利益的平衡,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这部法律的实施是由_____来保证实现的。 A.普法宣传B.道德约束C.国家强制力D.自觉遵守 1.2.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有 ( ) A.未成年人与法律没有什么密切联系 B.只要不违法犯罪,就不用与法律打交道 C.只要自己奉公守法,就与法律没有关系 D.生活中处处有法律,公民生活离不开法律 2. D本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法律的规范作用和法律具有的保护作用的理解能力。法和每个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未成年人,更需要学习法律知识。同时,也不能认为只要不违法犯罪,就不用与法律打交道;也不能认为只要自己奉公守法,就与法律没有关系,生活中处处有法律,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 3. A. B. C. D. 3.B 4.海南中院以受贿罪判处海南文昌原市委书记谢明中死刑,缓期2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其个人全部财产;以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对财产予以追缴;两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缓期2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其中附加刑有 ( )A.死刑 B.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C.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D.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4. D 根据刑法的规定,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结合题干背景材料,D符合题意及知识点要求,应入选 5.5.A 二、判断题 6. 6.√ 7.如果人们违反了法律,普通人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但对社会有重大贡献的人可以除外。( ) 7.× 8.只有犯罪,才具有社会危害性。( ) 8.× 9.下面是《时事》上刊登的一幅漫画,它的寓意是公民必须知法、守法。( ) 9.√ 10.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 ) 10.√ 三、简答题: 11.案例一:某夫妻将两岁的失聪女儿领到福利院门口后,撒腿就跑。福利院工作人员发现这个失聪女孩后,将其收留。后经过调查得知女孩的父母姓名及住址,福利院多次通知,他们都不肯领回孩子。福利院依法状告这对夫妻。法院认定这对夫妻犯了遗弃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案例二:小刚的爸爸与小明的爸爸两人合伙做生意,小刚的爸爸出资10万元,但不参与经营,小明的爸爸负责经营,但不出资。一年后,赢利两万元。但是,在如何分配利润的问题上,两人发生了矛盾,多次协商并经他人调解,仍无结果,最后两人通过法律途径使此事得到解决。 案例三:“重庆第一贪” 通过这三个案件,请你说说法律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法律有以下几个作用:(1)法律规定人们享有什么权利、应该履行什么义务,并对侵犯他人权利和不履行义务的行为予以制裁。(2)法律具有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纠纷或矛盾的作用。(3)法律具有制裁违法犯罪行为的功能,并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生活的有序与和谐。 点拨: 12.一群不法分子在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的主要路段实施打砸抢烧,焚烧过往车辆,追打过路群众,冲击商场、电信营业网点和政府机关,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使当地的社会秩序遭受严重破坏,18名无辜群众被烧死或砍死,造成直接财产损失2.5亿元。请问: (1)这伙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为什么? (2)我们青少年如何远离犯罪? 12.(1)是。因为这伙人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事法律,应受到刑事处罚。(2)远离犯罪,要在心中筑起法律的堤坝;远离犯罪,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事多考虑可能引起的后果。 点拨: 综合拓展 一、选择题 13.13.A 14.下列属于违法行为的是( ) A.张某随地乱扔垃圾 B.刘某酒后驾车 C.赵某将他人打成重伤 D.韩某多次持刀抢劫 14.BCD 15.下列说法中,与“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是( ) A.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守法朝朝乐,违法日日愁 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15.ACD 二、分析题 16.17.据《重庆晚报》报道:今年16岁的小刚,2月份,为找点零花钱,他经常给5名未成年人,得到了陈律师赠送的学习用品和压岁钱。重庆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