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GCT逻辑课件下要点.ppt

  1. 1、本文档共1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② 作图法 ■48. ■49. * * ③ 计算法 ■50. ■51. * * ④ 公式法 1.阅读理解,写出条件关系式 2.写出其等值的逆否命题 比如:A∧?B→? C∨D 逆否命题为:?A∨B←C∧?D 3.顺 单个条件关系式,条件理解 两个方向,四个角度 [逻辑案例] ① 天下雨 → 地上湿 ② ④ ?天下雨 ← ?地上湿 ③ 4.串 A→B,C→?B,可得出A→?C 5.凑 6.理解记忆的主要公式 负命题公式 ?(P∧Q)=?P∨?Q ?(P∨Q)=?P∧?Q ?(P→Q)=P∧?Q ?(P←Q)=?P∧Q 等值公式 P→Q= ?P∨Q * * ■52. 题干推理:赵→钱∧孙∧李 逆否命题:非赵←非钱∨非孙∨非李 ■53. ① W→X ② ?S←?T ③ T→?X ④ Y∧Z→W 联立以上条件,可得 S → T →?X → ?W → ?Y∨?Z * * ■54. (1)A国政府不答应反政府武装的要求→该组织会杀害人质 (2)人质被惨遭杀害→多数援助A国的国家望而却步 (3)A国政府答应反政府武装的要求→该组织不断复制绑架事件。 ■55. (1)心理健康→保持自尊; (2)受到尊敬←保持自尊; (3)追星→不会受到尊敬。 * * ■56. (1)她←你∧我 (2)她→舞OK→市中心 (3)你←妹 ■57. 大嘴鲈鱼→鲦鱼∧浮藻 * * 2.2 定位法 标志词定位 ①核心词 ■58.■59.■60. ②模态词 ■61.■62. ③可行词 ■63.■64. ④否定词 ■65.■66.■67.■68.■69. ⑤数量词 ■70.■71.■72.■73. * * 2.3 排除法 ①直接排除法 ■74.■75.■76~78. ②同性选项排除法 ■79.■80. * * 2.4 猜测法 ①关注最长项,尤其是逻辑描述题 ■81.■82.■83.■84.■85.■86.■87.■88. ②除了题型,关注最短项 ■89.■90.■91.■92.■93. * * 第3章 应试策略 快、准、狠 ■94. 3.1 最佳的解题状态 * * 3.2 标准化答题步骤 逻辑答题两大步骤:阅读理解→寻找答案 一、阅读理解 简洁明快、换句话说 * * 二、寻找答案 找答案的步骤 1、预测答案方向 2、整体扫描选项 (1) 寻找疑似选项 (2) 排除无关选项 3、剩余选项推敲 4、确认正确答案 例外情况 * * 3.3 冲刺阶段复习安排 第一,查漏补缺。 第二,规范思路。 第三,考前热身。 第四,调整状态。 第五,适度放松。 * * Ⅰ求同法 求同法的推理 场合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 (1) A、B、C a (2) A、D、E a (3) A、F、G a … … … 所以,A是a的原因(或结果) 针对运用求同法推出的因果主张,所提出的批判性准则: 第一,考察的场合是否足够多,是否有反例存在 第二,是否另有它因,不同场合中所具有的相同因素是不是唯一的? 场合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 (1) T、A、B、C a (2) T、A、D、E a (3) T、A、F、G a * * Ⅱ求异法 求异法的推理 场合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 (1) A、B、C a (2) -、B、C - 所以,A是a的原因(或结果) 针对运用求异法推出的因果主张,所提出的批判性准则: 1、不同场合中所具有的差异因素是不是唯一的? 2、要注意探求是否还有隐藏着的其他原因。 3、不同场合中所具有的差异因素是部分原因,还是全部原因? 4、背景是否一样 * * Ⅲ共变法 共变法的推理 场合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 (1)  A1、B、C、D  a1 (2)  A2、B、C、D  a2 (3)  A3、B、C、D  a3 …   ……   … 所以,A是a的原因 针对运用共变法推出的因果主张,所提出的批判性准则: 第一,被研究现象发生共变的情况是否是惟一的。 第二,在考察两个现象之间的共变关系时,其他条件是否保持不变。 第三,两种现象的共变是否具有相关性。 * * 小结 求同法是异中求同 求异法是同中求异 共变法的共变现象达到极限,就是求异法。 ■16.■17.■18.■19.■20.■21.■22. * * 3.3 因果推理与论证 一、从因到果的推理 一般情况下,如果A发生,那么B将发生; 在某一具体情况下,A发生; 所以,在某一具体情况下B将发生。 批判性思考: 1.前提中反映某因果联系的命题是否为真? 2.假如前提中存在证明某因果联系的证据,那么,这些证据足以证明

文档评论(0)

三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