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缅怀闻一多先生商榷 人教版第一册.docVIP

高中语文 缅怀闻一多先生商榷 人教版第一册.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 缅怀闻一多先生商榷 人教版第一册

缅怀闻一多先生   1999年11月24日是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民主革命战士和杰出的诗人、学者,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诞辰一百周年。   (一)   闻一多,原名亦多,族名家骅,湖北浠水人,1899年11月24日出生于一个书香世族的家庭。5岁入私塾读书。1910年到武昌两湖师范附属高级小学读书。1912年冬,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在清华度过了近十年的求学生涯。19 22年7月,赴美留学,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珂泉科罗拉多学院美术系和纽约美术学生联合会接受西洋美术教育。其间对新文学特别是新诗产生浓厚的兴趣,1923年9月,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红烛》。   1925年7月,闻一多自美返国,担任北京艺术专门学校教务长。次年秋,到上海吴淞国立政治大学任职。192 7年夏,在上海参与创办新月书店,后列名为《新月》杂志编辑。同年秋后,任南京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后更名为中央大学)外文系主任。1928年1月,第二本诗集《死水》问世。闻一多的这两本诗集和关于新诗理论的论述,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特别是中国新诗史上的鼎杠地位,成为五四以来中国诗坛三大流派之一的格律诗派的主要代表。1928年秋,闻一多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开始专攻中国古代文学。1930年秋,转任青岛大学文学院院长兼国文系主任。1932 年秋,闻一多回到阔别十载的母校清华大学,任中国文学系教授。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南迁,在长沙组成国立临时大学,闻一多单身由武汉赶赴“临大”任教。1938年2月,他参加“临大”学生组织的湘黔滇旅行团,同青年学生一起,长途跋涉3500华里,步行到达西南边陲重镇昆明。同年5月,“临大”改为西南联合大学,闻一多任中国文学系教授。   在西南联大时期,特别是1943年以后,闻一多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领导下,积极投身于反对国民党政权的独裁统治、争取人民民主的斗争的洪流。1944年,参加西南文化研究会,随后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从此,他以民主教授和民盟云南省支部领导人的身份,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活动,成为广大革命青年衷心爱戴和无比尊敬的良师益友。   在“一二.一”学生爱国运动中,闻一多始终站在广大爱国学生一边,指导和鼓舞他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为“一二.一”运动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继李公朴之后,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殉难。   (二)   “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闻一多的这句至理名言,出自肺腑,寓意深邃,支配和伴随着他一生的思想、言行和事业。   闻一多幼年在接受传统经史教育的同时,也开始接触“新学”知识。在他刚刚进入武昌两湖师范附属高小读书时,以武昌首义为起点的辛亥革命爆发。闻一多在时代潮流的感召下,毅然剪去发辫,表示拥护革命。如果说这时闻一多的行动还带有少年的激情冲动的话,那么几年后他在五四运动中的表现,则是把爱国热情提高到理性阶段的真实表露。   1919年5月4日晚,闻一多满怀激情将抄写在红纸上的岳飞名词《满江红》张贴到学生饭厅墙上,以明己志。数日后,他与其他同学一起,从清华园徒步入城,发表街头演说,宣传反帝爱国思想。随后,又被选为清华学生代表团成员,赴上海出席全国学生联合会成立大会。5月17日,他在写给父母亲的信中,对五四运动的认识作出了极为明确的表述:“国家至此地步,神人交怨,有强权,无公理”。“卖国贼罪大恶极,横行无忌”。“国家育养学生,岁糜巨万,一旦有事,学生尚不出力,更待谁人?”“今遇此事,犹不能牺牲,岂足以谈爱国?”“当知二十世纪少年当有二十世纪人之思想,即爱国思想也。”这封信,完全可以说明21岁的闻一多,此时已初步树立了为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崇高信念。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闻一多坚定了救国图强的决心,将自己后来的人生道路与爱祖国、爱民族、爱人民的政治立场和道德原则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   1922年,闻一多与多名清华同学一起,越洋赴美求学深造。在接受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的同时,也饱尝了弱国子民所遭受的歧视与屈辱。这种强烈的心理与现实的差距,愈加激发了他对祖国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热爱,对于文学的兴趣也日益强烈。在这前后,闻一多通过写作白话新诗,深刻表露了自己的理性认识和思想感情。   在《红烛》中,充满了对祖国的思念与挚爱。它通过描绘爱国青年的思想风貌,反映了正在觉醒的中国人在寻求救国之路的心路历程。闻一多的心中燃烧着的爱国火焰,通过新诗这种先进青年得以认同的文学形式和战斗武器,抒发了对祖国的炽热情感,表达了五四的时代精神。   1925年7月,闻一多返国后,致力于新格律诗的倡导与实践。在名曰《死水》的诗集中,潜藏着一股炽烈的随时会迸发出来的爱国火焰。在《一句话》中,闻一多对理想中的中国进行了热烈的

文档评论(0)

34586475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