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碱能神经药物蟾蜍腹直肌的作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胆碱能神经药物对蟾蜍腹直肌的作用 摘要 目的 胆碱能神经药物包括激动药和拮抗药,研究它们对肌肉的不同作用,并计算出相应的药效动力学参数,从而研究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加深对激动药和拮抗药的认识和理解。 方法 将蟾蜍腹直肌标本固定在生物信号分析系统——张力传感器上,用不同的药物作用于标本可采集到相应的信号,对信号进行分析可得到相应的试验数据,从而得到结果。 结果及分析 pA2 6.21225,竞争性抑制药可以使激动药的量-效曲线右移,但是不改变其最大效能。 关键词 pA2 激动药 竞争性拮抗药 激动药(如 ACh)与受体具有高亲和力,其本身具有内在活性,故结合后可产生强烈的激动作用。而拮抗药(如筒箭毒碱)与受体结合后,本身并没有内在活性,故不能激动受体。本实验所用蟾蜍腹直肌富含胆碱能受体,乙酰胆碱是其激动药,同时在骨骼肌神经肌肉接头处存在大量的NM 受体,筒箭毒碱可与之结合,从而竞争性阻断乙酰胆碱的作用。 1 实验材料 实验动物:蟾蜍 实验药品:乙酰胆碱,筒箭毒碱,任氏液 实验器材:剪刀,蛙板,眼科剪,镊子,支架,氧气瓶,器官浴槽,肌张力传感器,标本板,加样器,丝线,计算机,手术剪。 2 实验方法 取蟾蜍一只,用剪刀剪去其头部,并冲洗干净血迹。 将蟾蜍固定在蛙板上,用手术剪自耻骨联合其沿腹白线剪开皮,暴露腹直肌,并沿腹白线分离两块腹直肌。 用手术剪剪开腹直肌,宽约0.5cm,两端用线结扎,然后剪下了,固定在标本板上。 将标本板置于浴槽中,并通入气体,标本的另一端与张力传感器相连,调节好高度,使肌肉负荷为1g,平衡一段时间,必要时可换营养液。 待标本平衡好后,用微量加样器准确取药,然后将针尖伸入液面下快速给药,按照半对数摩尔浓度累计给药法,依次加入乙酰胆碱,在每次加药后看到肌张力变化由上升变平缓时,进行下一次加药,并做好记录。 待肌张力恢复后,快速注射筒箭毒碱。 过一段时间后,按照以上5)的操作重复一次,作好记录。 绘制量-效曲线,并算出反应百分率,计算pA2 。 3 实验结果 根据以上操作可得到如下表1的结果: 表1 第二组 第一组 给药次数 给药前 给药后 浓度(D 10E-6) 给药前(%) 给药后(%) 给药次数 给药前 给药后 浓度(D 10E-6) 给药前(%) 给药后(%) 1 1.49 1.04 0.1 25% 17% 1 1.34 0.78 0.1 38% 25% 2 1.65 1.08 0.3 28% 18% 2 1.38 0.76 0.3 39% 24% 3 2.42 1.11 1 40% 18% 3 1.49 0.78 1 42% 25% 4 3.07 1.33 3 51% 22% 4 1.62 0.82 3 46% 26% 5 4.49 2.63 10 75% 44% 5 1.96 1.11 10 55% 36% 6 5.28 4.18 30 88% 69% 6 2.23 1.45 30 63% 47% 7 5.83 5.59 100 97% 93% 7 2.67 2.08 100 75% 67% 8 5.98 6.03 300 100% 100% 8 3.04 2.66 300 86% 86% 9 5.98 6.03 1000 100% 100% 9 3.55 3.11 1000 100% 100% 第三组 第四组 给药次数 给药前 给药后 浓度(D 10E-6) 给药前(%) 给药后(%) 给药次数 给药前 给药后 浓度(D 10E-6) 给药前(%) 给药后(%) 1 0.773 0.465 0.1 36% 23% 1 0.93 0.3 0.1 36% 13% 2 0.801 0.481 0.3 38% 24% 2 1.17 1.42 0.3 45% 60% 3 1.005 0.493 1 47% 25% 3 1.57 1.41 1 61% 59% 4 1.272 0.568 3 60% 29% 4 2.04 1.43 3 79% 60% 5 1.683 0.964 10 79% 49% 5 2.5 1.68 10 97% 71% 6 1.774 1.354 30 83% 68% 6 2.53 2.04 30 98% 86% 7 1.922 1.63 100 90% 82% 7 2.59 2.38 100 100% 100% 8 2.012 1.866 300 95% 94% 8 2.43 2.38 300 94% 100% 9 2.126 1.985 1000 100% 100% 9 2.13 2.29 1000 82% 96% 综合以上四组结果,取其平均值可得到表2,并根据表二求出相应的百分比: 表2 均值 组别 浓度(D 10E-6) 给药前

文档评论(0)

jizhun4585feic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