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流污染中氧浓度昼夜变化示意图 注:*颤蚯蚓属后生动物,与陆地上的蚯蚓从体态和习性上都十分相似,他们也是环节动物,栖息于水底污泥中,与蚯蚓类似吞食污泥故俗称水蚯蚓,与蚯蚓不同的是,他们体表多毛。 (2) α-中污带特征: ①位于多污带的下游,水为灰色,DO少,为半厌氧状态,有机物量减少,BOD下降; ②水面上有泡沫和浮泥,有NH3、氨基酸及H2S; ③生物种类比多污带稍多。细菌数量较多,每毫升水约几千万个。有蓝藻、裸藻、绿藻,原生动物有天蓝喇叭虫、美观独缩虫、椎尾水轮虫、臂尾水轮虫及节虾等。 ④ 底泥已部分无机化,滋生了很多颤蚯蚓。 ** 有关生物的形态见下图天蓝喇叭虫、椎尾水轮虫、栉虾。 天蓝喇叭虫 栉虾 椎尾水轮虫 (3) β-中污带特征: ①β-中污带在α-中污带之后,有机物较少,BOD和悬浮物含量低,DO含量较高升高; ② 由于NH3及H2S分别氧化为NO3-和SO42-,两者含量均减少; ③细菌含量减少,每毫升只有几万个。藻类植物大量繁殖,水生植物出现。原生动物有固着型纤毛虫如:独缩虫、聚缩虫等活跃,轮虫、浮游甲壳动物及昆虫出现。还有鱼类出现,如泥鳅、鲫鱼、鲤鱼等。 ***β-中污带的藻类见下图。 变异直链硅藻 短棘盘星藻 水花束丝藻 梭裸藻 (4)寡污带特征: ①寡污带在β-中污带之后,标志着河流自净过程已完成; ② 有机物全部无机化,BOD和悬浮物含量极低; ③H2S消失,细菌极少,水的浑浊度低,DO恢复到正常含量。 ④ 指示生物有:鱼腥藻、硅藻、黄藻、钟虫、变形虫、旋轮虫、浮游甲壳动物、水生植物及大量鱼。 ****寡污带的指示生物见附图轮虫、水蚤、鱼腥藻、玫瑰旋轮虫。 蚤状水蚤 大型水蚤 玫瑰旋轮虫 前节晶囊轮虫 鱼腥藻 2、水体有机污染指标 (1) BIP指标:用水生生物的数量求出某种指数来评价水体污染程度。其意义是无叶绿素的微生物占所有微生物(有叶绿素和无叶绿素微生物)数的百分比。 (2)细菌菌落总数(CFU):是指1mL水样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中,于37℃培养24h后所生长出来的细菌菌落总数。它用于指示被检的水源水受有机物污染的程度,为生活饮用水作卫生学评价提供依据。 (3)总大肠杆菌:又称大肠菌群和大肠杆菌群。它们是一群兼性厌氧的、无芽孢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是指示水体被粪便污染的一个指标,更确切的说是致病菌污染水体的间接指标。 大肠菌群被选作致病菌的间接指示菌的原因:大肠菌群是人肠道中正常寄生菌,数量最大。对人较安全,在环境中的存活时间与致病菌相近,而且检验技术较简便。 饮用水的微生物指标: 总菌数: 100个/ml 大肠杆菌: 3 个/L 三、水体富营养化 (一)水体富营养化的概念与发生 1、概念: ~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氮、磷等大量的营养物质进入湖泊、水库、河流、海洋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生长。使淡水水体发生“水华”,使海洋发生“赤潮”。 2、水体富营养化的发生 (1)水体中总磷为20mg/m3,无机氮为300mg/m3以上就会出现富营养化。 (2)湖泊的富营养化还与水温和营养盐负荷有关。 “水华”(water blooms)是淡水中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只是仅由藻类引起的,也就是水的富营养化。“水华”发生时,水一股呈蓝色或绿色。 隐藻、角藻、颤藻或席藻、鱼腥藻或拟鱼腥藻、微囊藻、裸藻、硅藻等。 访问:/1674389.html 赤潮又称红潮或有害藻水华,通常是指海洋微藻、细菌和原生动物在海水中过度增殖或聚集致使海水变色的一种现象。 海洋浮游微藻是引发赤潮的主要生物,在四千多种海洋浮游微藻中有260多种能形成赤潮,其中有70多种能产生毒素。 东海频率:夜光藻,占55%;中肋骨条藻,占27%;具齿原甲藻,占5.6%;海洋原甲藻,占3.3%;束毛藻,占3.3%;其它为三叉角藻、抢鞋隐藻、尖叶原甲藻、裸甲藻、菱形藻、浮动弯角藻、蓝色裸甲藻、地中海指管藻、威氏海链藻、二角多甲藻、棕囊藻、长耳盒形藻、聚生角刺藻、柔弱角刺藻,亚历山大藻. 短裸甲藻、红色中缢虫等。 2、生物修复技术的原理 (1)在土壤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能够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具有或产生酶,具备代谢功能,能够降解或转化土壤中难降解的有机物; (2)进入土壤的有机化合物大部分应具有可生物降解性,即在微生物作用下由大分子化合物转变为简单小分子化合物的可能性; 在生物修复中起作用的微生物,根据其来源可分为三类:土著微生物、外来微生物和基因工程菌。 3、修复工艺 生物修复工艺可分为三大类型: 原位处理(in situ) 非原位处理(ex-situ) 生物反应器(Bioreactor)。 (1) 原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