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4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2.docVIP

2013-204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测试 新人教版必修2.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单元检测(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 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下列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代(  ) A.播种方式的变革 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 D.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2. 中国古代农耕方式经历的过程是(  ) A.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 B.石器锄耕——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C.铁犁牛耕——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D.石器锄耕——铁犁牛耕——刀耕火种 3. 下图是汉代代田法模型。“代田法”是先把田地开成一条条深宽各一尺的垄和沟,第一年把庄稼种在沟里,出苗后,逐渐把垄上的草和土培到苗根上;第二年在原来的垄上,再如法开沟载种。这种农业生产技术所表现的特点是(  ) A.广种薄收 B.少种多收 C.休耕轮作 D.精耕细作 4. 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出我国古代(  ) 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 ②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③“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④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5. 清朝乾隆年间纪晓岚写了一副对联:“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本原因是(  ) A.儒家思想的影响 B.宗法观念的根深蒂固 C.中国人耕读传统习惯的影响 D.小农经济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6. 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中记载:“蜀守冰凿离礁,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材料中的水利工程建于(  ) A.战国时期的关中地区 B.战国时期的四川地区 C.西汉时期的关中地区 D.西汉时期的四川地区 7. 下图呈现的是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生产工具,其中涉及动力革新的有(  ) ①牛耕  ②花楼机(花机) ③翻车 ④水排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 汉乐府《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妻“十三能织素,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她身上装扮是“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她床上装饰是“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这些描述主要反映了(  ) A.中国古代男尊女卑思想,女子备受压迫,日夜劳作 B.汉代吏治腐败,焦仲卿一普通小吏,家中竟布置得如此富丽堂皇 C.汉代丝织业生产的普及和发达程度 D.汉代家庭手工业在手工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9. 《东京梦华录》记载:“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早市)。”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开始于(  ) A.两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10.近年来,“晋商”成为中国文学界、史学界的热门话题,相关的著作纷纷问世。晋商(  ) ①从明代开始出现 ②是山西商人结成的商帮 ③在明清时期拥有强大的商业势力 ④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明代蒲州商人范世奎经商西北,“义而资益巨,占良田数百亩”。乾隆时,浑源、榆次二州县富商大贾“且多置买田地”。上述材料表明明清时期(  ) A.商人仍遵循“以末起家,以本守之”的传统观念 B.商业资本发展并开始转化为产业资本 C.晋商精明能干,敢于开拓新的领域 D.官商勾结,搞垄断和特权交易 12.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制度的衰落 C.西方文明的影响 D.抑商政策的松动 13.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并被捆绑起来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她的每一个旋转都受着束缚的疼痛。这主要是因为(  ) A.古代中国交通不发达 B.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落后 C.古代中国不对外开放 D.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14.体现江西景德镇制造业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史实是(  ) A.官办手工业工场 B.民间小手工作坊 C.分散的雇工集中起来的民营劳动组合 D.“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15.中国古代由对外开放转变为闭关锁国,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的后果是(  ) A.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B.使君主专制统治达到顶峰 C.拉大了与西方的差距,使中国落后于西方 D.导致封建统治者妄自尊大 二、非选择题(第16题20分,第17题20分,共40分) 16.中国古代先民创造了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五谷丰登,  莫高窟“耕作图”   男耕女织  

文档评论(0)

yi593p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