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2009年中考模拟考语文试卷及答案.docVIP

桂林市2009年中考模拟考语文试卷及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桂林市2009年中考模拟考语文试卷及答案.doc

桂林市2009年中考模拟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考试用时:150分钟 满分: 12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2.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3.答题前,请认真阅读答题卷上的注意事项。 第一卷: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用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一(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分?) 装潢(huán)  粗糙(zào)  岿然(uī)  丞相(chén)  B梗概(ěng)   孜孜(zī)?  磅礴(pán) 逶迤(yí)  C狡黠(xiá)  ? 诓骗(kuàn)  歧途(qí)   痉挛(jìn)  D消遣(qián)?  汲取(xī)????? 轻鄙(p)   懊恼(lo) 2、下列词语没有错字的一项是( )(2分)   A、辩伪去妄???? 高谈阔论??? 一帆风顺???? 袖手旁观  B不知所措???? 投机取巧??? 持之以恒??? 高官厚禄  C迎刃而解???? 涛涛不决??? 崭露头角??? 望文生义  D意兴阑珊???? 相形见绌??? 适逢其会??? 无瑕顾及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的一项是(?? ???)(分) 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分) A、老舍的《骆驼祥子》描绘了旧社会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生活。 B《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 《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讽刺作斯威夫特的代表作之一。 D原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的《童年》讲述的是阿廖沙的童年生活。(1)海内存知己(2)人有悲欢离合 (3)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4) ,草色人帘青。 ,往来无白丁。 (5)在我国古代诗歌创作中,爱国主义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抒发了报效国家,勇于献身的激情;在《》中以“,”表达了;在《》中以“,”展现了以身献国,痴心不改的情怀。鱼我所欲也》一文,完成文后16—18题。(7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 17、上文“行道之人”和“乞人”的做法你是否赞同?谈谈你的看法。(2分) 18、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准则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不少于30字)(3分)

文档评论(0)

dyx0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