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d-河口地貌4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5 河口地貌 区位:河口(入海)发育于陆、海交界带,故河口也属海岸带。 动力条件:河流、海洋双重作用 学科发展:20世纪50年代成雏形 河口及其分段 河口动力特性和泥沙运动 河口三角洲 一. 河口及其分段 ㈠ 河口与河口区 1. 河口 河口:是河流与其受水体的结合地段 河流 ---- 支流河口 受水体: 湖泊 ---- 入湖河口 水库 ---- 入库河口 海洋 ---- 入海河口 入海河口最为重要,故河口(泛指)也可说是河流与海洋的结合地段。 2. 河口区 河口区:河流与注入水体相互作用的地段 河口区上限:受海洋因素影响的最远点(河流) 河口区下限:受河流因素影响的最远点(海洋) 因河流动力条件为径流;海洋动力条件为潮流;故按动力条件划分为: 上限:潮流所能涉及的上界 下限:径流扩散的末端 另一类划分(盐淡水混合) 上界:咸水入侵的上界 下界:淡水扩散的下界 关于河口的定义尚有争议,国外较普遍采用的是里查德(1967)提出的定义: “河口是一个半封闭的海岸水体,它与外海自由相通,河口中的海水受到来自陆地径流的淡水明显地冲淡。” ㈡ 河口区的分段 1. 按水动力特征分(水文状况、地貌形态差异) 感潮河段:在潮汐河口,受潮汐影响的河段。 潮流界:潮水停止倒灌处(V涨潮流 = V河流) 潮区界:河水仅受潮流顶托影响而水位发生涨落的最远点(潮流界以上) (洪、枯水期间,大、小潮期间,上述界位有变化) ⑴ 近口段 潮区界----潮流界,水位有涨落变化,水流单一流向(向海),河流地貌形态。 ⑵ 河口段 潮流界----口门,双向水流,地貌表现:河面展宽、河道分汊、河口沙岛沙洲。 ⑶ 口外海滨段 口门----水下三角洲前缘坡折处,海水作用(潮汐、波浪),地貌:水下三角洲 演变动态: 近口段------河流性质(径流作用为主) 口外段------海洋动力(潮汐、波浪) 河口段------双重作用,演变复杂,河口学研究的重点区段 2. 按咸淡水界的变动情况分(咸淡水混合情况) 河流段(下界:多年平均枯水大潮咸水入侵的界线) 过渡段(下界: …… 洪水小潮 …… ) 潮流段 河口区: 河流与海洋相互作用所影响的范围。 纵向上:从潮区界为起点,到径流在海洋中扩散的末端; 横向上:河流下游的分汊河道摆荡所影响的区域(三角洲的横向幅度) 河口区的核心:河口区的水域 二. 河口动力特性和泥沙运动 ㈠ 河口区的动力特征 1. 双向水流 径流:单向水流,洪、枯季节变化 潮流:往复水流,昼夜变化 涨潮:两者V一定程度抵消而减小(泥沙带入河口段落淤) 落潮:V、Q迭加而增大,尤其洪水期(河口冲刷,泥沙向外搬运) 总体而言:V落潮流 V涨潮流,故河口动力因素中,落潮流是主要因素。 2. 盐淡水混合 方式: 掺混(盐、淡水界面流速切变产生内波并最终破碎,向上单向输送盐水) 扩散(湍流、旋涡双向输送等量水体,但盐分仍自下而上输送) 盐淡水混合指数:M·I = Qh / Qr (Qh为半个潮周期内进入河口的淡水量m3/s, Qr为一个涨潮期内进入河口的进潮量m3/s) ⑴ 高度分层型(A型、弱混合型) M·I≥1,B / H小,河流占显著优势,无潮或弱潮河口,咸、淡水明显分层(盐水楔河口),掺混形式,楔顶(滞流点)位于河口区,淤积严重(拦门沙)。 ⑵ 部分混合型(B型、轻度混合型) M·I = 0.2~0.5,径流、潮流均较强,咸、淡水扩散形式,无明显界面,为一变化带,泥沙沉积随涨、落潮流移动在盐水入侵变动区间。(长江) ⑶ 垂直均匀混合型(C型、强混合型) M·I 0.2 ,潮汐作用占绝对优势,盐、淡水混合均匀,垂向上盐度差异很小,水平方向仍较大。(钱塘江) ㈡ 河口区的泥沙运动 河口演变的关键在于河口区的泥沙搬运和沉积的特点。 上游来沙 沙源: 海域来沙 河口河床本身的冲刷 径流占绝对优势的无潮河口 ---- 河流挟沙为唯一来源 潮汐河口: 河沙(河沙为主的河口,在汛期,沉积于口外海滨内侧) 海沙(海沙为主的河口,涨潮流带入,口门内沉积) 河口泥沙宜沉积处: 河口段河面展宽和河道分汊处(河沙为主) 涨落潮流的动力平衡带附近(口门附近) V涨 V落,海沙进口门;V落 V涨,河沙出口门;最后多在平衡点沉积 汇潮点附近(多汊潮汐河口,潮波在分汊口相遇形成汇潮点) 盐、淡水明显分层型河口的盐水楔端部(最大浑浊带) 不同流向、不同物化性质的水流在此相遇,引起推移质、悬移质

文档评论(0)

基本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