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讲座解决方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反激--变压器设计 1、电流参数计算 平均电流: 电流纹波系数: 根据磁芯大小一般选择0.4~1.0 峰值电流: 纹波电流: 电流有效值: 反激--变压器设计 2、电感量设计: 3、原边匝数设计: -------------Bmax不能超过0.35 4、磁密变化量计算: 5、副边匝数设计: 反激--变压器设计 6、线径选择: 两个原则:1、电流密度; 2、集肤效应 一般选择电流密度为J=3-7A/mm2: 集肤效应,导线半径不能超过下面计算值 常选择多股绞合导线绕制: 反激--变压器设计 7、窗口校核: 对于变压器,窗口系数一般不能超过0.25,多绕组变压器不能超过0.2,对于PFC电感等,可以接近0.4 反激--变压器设计 变压器损耗最小原则: 反激--MOSFET 1、关断电压 式中Vx受控于变压器漏感的大小,一般取值不超过100V。具体计算见吸收电路设计,选择的MOSFET耐压值必须超过上面计算值。一般选择600V左右的MOSFET。 2、电流 一般选择电流有效值的3倍以上,在散热片较小的情况下,选择6~10倍电流承受能力的MOSFET。 反激--副边二极管 1、反向压降 一般情况下,12V输出选择100V肖特基,24V输出选择200V肖特基。 2、流过二极管的平均电流为输出电流,选择二极管的额定电流为输出电流的3倍~4倍 反激--输出滤波电容 1、耐压值 一般情况下,选择上一个耐压等级的电解电容,如12V输出选择25V,24V选择35V 等。电解电容的耐压等级为6.3V、10V、16V、25V、35V、50V、63V、100V等 2、纹波电流计算 选择的电容纹波电流须大于计算值 3、电压纹波计算,电压纹波不能超过规格书范围,一般为输出电压的1% 反激--绕组结构设计 一、初级绕组: 初级绕组一般放在最里层,这样有两个优点。 1、使其每平均匝长最短,以减少初级绕组的杂散电容。 2、外层的绕组可以屏蔽初级绕组,初级绕组起始点接MOSFET的漏极, 使得dv/dt最大的部分能被其它绕组屏蔽,以减小EMI干扰问题。 反激--绕组结构设计 二、初级VCC绕组: 1、 初级VCC绕组的位置与反馈取样点有关系,如反馈取样安排在初级则初级VCC绕组安排在最外层,加强初级VCC绕组与次级绕组的耦合系数同时,又减少其与初级绕组的耦合,从而提高输出电压稳压精度。 2、 如从次级取样反馈,则初级VCC绕组放置在初级绕组与次级绕组之间,起到EMI屏蔽作用。 3、一 般初级VCC绕组要均匀分布占满一层,可以使用多股线并绕提高线包的平整度。 三、次级绕组: 1、对应多路输出,则最大功率的次级绕组最靠近初级绕组以减小漏感。 2、隔离多路输出可以使用多绕组并绕,加强各绕组之间的耦合,对于不 隔离多路输出,可以使用绕组叠层绕法,这样可以增加耦合系数。 3、绕组要均匀分布在一层,以加强耦合。 反激--绕组结构设计 四、降低变压器漏感: 1、变压器中绕组的顺序对漏感的大小有很大的影响。变压器绕组的排列要集中从而降低漏感,应避免使用偏移或分离的骨架结构,因为这些方法会导致很高的漏感,从而在初级箝位电路造成难以接受的损耗。 2、用初级绕组分开的“三明治”结构来降低漏感,与使用单一初级绕组的变压器相比,使用分开初级绕组的变压器的漏感将会减小一半。但对于初级稳压方式的设计不建誃采用初级绕组分开的结构,因其会导致较差的调整率。 3、在多路输出的变压器设计中,具有最调输出功率的次级绕组要最靠近初级绕组,这样可以加强耦合并使漏感最低。 反激--绕组结构设计 反激--绕组结构设计 五、改善EMI的技巧: 1、初级绕组放在骨架最里层。 2、初级绕组的起始点接MOSFET的漏极。 3、初级VCC绕组放置在初级绕组

文档评论(0)

三沙市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